【本報訊】校園是性傾向歧視的重災區,據香港女同盟會去年的調查顯示,約三成的歧視行為在校園內發生,師長、同學更是第二位最常歧視同志的人,僅次於公眾場合的陌生人。女同學社為此設立網站「我就係我」,上載平機會主席林煥光及立法會議員何秀蘭等訪問片段,鼓勵同志勇敢走自己的路。
受欺凌不敢求助
大學生阿榮憶述,中學時因行為比較女性化,飽受同學歧視,曾被迫背着另一位女性化的男同學走一段路,途中還得忍受同學朝他們扔紙球,甚至扔石頭。他指,因為怕老師或社工會告知家長,甚至是歧視自己,所以不敢向他們求助。升讀大學後,氣氛比較開放,但仍有難受的時候,如當課上討論有關同性戀的話題,看到同學們在笑,他只好也跟着笑,「唔想人哋知道我唔一樣,但其實個心會唔舒服。」
中大性別研究哲學碩士潘宇軒認為,家人和師長的支持非常重要,「簡單一句『無論你性傾向係點,你都係我最愛嘅仔,或者最愛嘅學生』,對佢哋嚟講已經係好大鼓勵。」他寄語年輕同志要肯定自己,不要因懼怕社會的目光而勉強自己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