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疾病纏身、老伴先自己一步離世、兒女不在身邊等,以上種種原因也會令長者情緒波動,未能安享晚年。博愛醫院一項調查發現,約5%受訪長者出現抑鬱症狀,需要接受輔導及治療跟進。新界西醫院聯網透過醫務社工先導計劃,及早評估找出有抑鬱症的高危長者。經過兩年運作發現成效理想,研究將服務推廣至區內10個長者門診科。
記者:林社炳
為期兩年的「悅滿計劃」今年8月完成,其間2,761名長者曾接受精神評估,結果發現有137名年屆60至91歲的長者,確診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病徵,少數人更屬嚴重程度。患者以女性佔較多數,達到有64%,其中33%更是寡婦。
「悅滿計劃」初見成效
新界西醫院聯網統籌專員(家庭醫生)梁峻說,長者到專科門診求醫,往往要排期一段時間,再到下一次覆診的時間也相隔頗遠。特別是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一旦受到情緒困擾,有可能在這段等候期間病情惡化。他表示「悅滿計劃」的醫務社工會替首次求診的長者做評估問卷,找出受情緒困擾長者,安排他們及早看精神科醫生,並由醫務社工定期跟進病情進展及生活需要。
他說,「悅滿計劃」推行兩年初見成效,71%長者情緒有改善,26%人已康復,只有4%人需轉介心理專家跟進。新界西醫院聯網10個長者門診,正考慮推行同類計劃。
今年68歲的高女士,因高血壓在專科門診求醫約三年。自從伴隨她10年的愛犬死亡,加上年逾90歲的母親相繼去世後,因情緒低落,經常躲在家中,足不出戶,獨自飲泣。她說,自己兒孫滿堂,衣食無憂,但因不想讓家人擔心,而自困愁城。幸好她獲轉介到博愛醫院,經評估後發現她有情緒困擾,需要跟進,「醫務社工吳姑娘,好細心聽我講心事」。她又感激社工,經常提點她準時服藥及參加各項活動,現在心情也輕鬆不少。吳姑娘則表示最重要是聆聽長者的心事,給予適當輔導及協助,有助他們擺脫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