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貿易增長快 季內爆額獲放行人幣結算額度非一刀切

跨境貿易增長快 季內爆額獲放行
人幣結算額度非一刀切

【本報訊】金管局早前嚴打未有齊全跨境貿易證明文件、但使用人民幣清算行在上海兌換窗口平倉的銀行,須拆倉還原。不過消息稱,由於真實跨境貿易確實高速增長,本季內參加行經清算行在滬沽售的人民幣淨額曾超過80億元(人民幣.下同)季度額度,但若有真實貿易支持的交易已獲「放行」,即窗口未「單邊落閘」前,已獲當局彈性擴大處理。記者:劉美儀

去年銀行公會訪京,中央電視台高調報道10萬億元熱錢「囤積」本港,擬進行人民幣套滙圖利。銀公今周再訪京,金管局確保已「做足工夫」,嚴打不符合貿易項下的人民幣跨境貿易,銀行須拆倉還原。

「落閘」恐惹負面揣測

因清算行80億元兌換額度是淨額計算,「沽爆」後只要暫時提升上限,當再有購滙需求,便可抵銷「沽凸」淨額。消息說,清算行兌換額度每次被「沽爆」或「購爆」,要公佈在滬平台「落閘」,均會惹來市場負面揣測,從監管機構角度亦有損聲譽,故當局在考慮維持窗口運作透明度的同時,亦研究在合規貿易證明下,有需要時會短暫提高季內額度的酌情空間。
亦有意見質疑,金管局對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是否有套滙獲利的議題「過度緊張」,雖理解當局作為守門人,要盡力避免額度用爆的後果,惟過嚴安排,孰鼓勵抑或減低人民幣跨境業務發展意欲,見仁見智。該局本月初發佈的新通函,羅列人民幣跨境貿易須具支持證明,以及第三方文件(如列載承運人與最終收貨人的記名提單、海關核實報關單等);業界指出,客戶若沿用傳統的美元或其他外幣結算,毋須額外提交人民幣的相關證明,交易已可迅速完成。
對於清算行在滬人民幣兌換額度,季內是否曾彈性擴大?金管局發言人回應說,今年10月以來,參加行利用清算行在滬兌換窗口進行的平盤服務,「未有停止」。清算行中銀香港(2388)接受查詢時則表示,季度額度不便披露。
消息稱,內地使用人民幣作跨境貿易結算量,每季總額平均達750億美元,經清算行在滬平倉季度淨額為80億元,單邊用爆絕不為奇,人民幣離岸價(CNH)與在岸價(CNY)屬兩個市場,價格各異,除非其水平完全一致,否則一邊沽一邊購的情況,肯定會持續。

或轉往滬直接結算

為免經清算行在滬窗口「觸礁」,業界普遍指出,今後會盡量少用此渠道,市況配合時以CNH結算,價格倒掛時,用代理行在滬額度平倉,此舉不排除令更多貿易結算因此由本港移往上海直接進行。
滙市波動,9月底亞洲貨幣大量「斬頭」平盤,金管局於9月底突然披露,參加行經清算行在滬平倉窗口,季度淨額40億元已被「沽爆」,要「單邊落閘」(即停止接受沽盤)。經與人行磋商後,該局公佈第4季額度由以往三季每季40億元,倍增至不逾80億元。去年10月,清算行窗口亦曾因「購爆額」而「落閘」。

金管局訂明符合人民幣平倉的新規要點

1、指引明確「合資格」與清算行平倉的條件,詳列如何證明與跨境貿易相關的平倉,訂明有效的證明文件和監察滙款進出境內的做法。

2、指引首次表明違規者須拆倉還原已做的平倉,屢犯者將會被勒令暫停平倉。

3、為合規查核加入限額上報一項,參加行的平倉淨額若達2億元人民幣,便須於下一個月首周前,自動提交其十大跨境貿易交易的確認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