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北闖中伏莎莎要諗計 - 胡孟青

青心直說:北闖中伏莎莎要諗計 - 胡孟青

內地零售股、或在內地有業務的零售股,究竟是否仍然有賣點,甚至前景秀麗樂觀,應該是不少投資者想問的問題。我不敢說不之餘,只想順帶提出三大觀點。首先,內地市場大,人均收入不斷增加,他們有消費能力亦有更大選擇本錢,炫耀財富與成就,最直接就是要告訴別人他們買得起,當然,懂不懂得花、花得有沒有品味,就是另外一回事。他們要揀,首選當然是國際品牌,把Pricetag即價錢牌穿上身。
第二,內地零售品牌之認受性仍然存在很大局限,理應在估值上存在折讓,因定價肯定追不上洋貨,然而在眾多純內地零售股之中,大部份估值高於國際品牌,值得嗎?第三,本港甚至國際品牌,在打入內地市場後,就算品牌財力兼備,原來在執行上可能遠比預期困難重重。莎莎可能就是屬於第三類的例子。

內地業務虧損擴大

郭少明白手興家,一手建立莎莎品牌,上市至今交足功課,值得尊重;但可能郭少明亦得承認,就算經驗老到,在開拓內地市場期間,遇到的問題的確較原本盤算的複雜。
莎莎國際(178)最新半年業績中,整體毛利率由去年下半年的45.2%,降至43.9%,但最令人費解的是,一個內地有知名度的品牌,在內地的業務虧損竟擴大,這會否令莎莎的溢價下降呢?
莎莎在內地的分店數目,由3月底時的26間,增加至9月底的39間。但公司截至9月底止上半年,內地營業額雖增長81%,同店銷售卻下降3%。如果再看近期數字,情況就更差,10月1日至11月13日的大約一個半月裏,莎莎在內地的按年銷售額增長高達90.3%,但同店銷售就進一步下跌了8.8%。莎莎在內地遇到的問題似乎是,分店數目與邊際回報出現互相背馳。何解?(未完待續)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