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一眼這幅畫的照片已叫人震撼,畫中的老人尤甚一幅高清照片,透着睿智、堅毅、深邃悠遠、熱情瘋狂、愛與恨交織得如此傳神的光芒,還有繽紛的臘梅與一首歌頌他的詩。據說這幅畫有六呎多高,將懸掛在即將於十二月開幕的上海巴金紀念館裏。
畫中人正是巴金,作畫獻詩的是當年見到巴金後說是見過這麼多位大師,從未有怕的感覺,除了巴金。天不怕,地不怕,不知怕字怎麼寫怎麼畫的鳳凰人黃永玉居然見巴金生怕,問你相信嗎?多看兩眼這幅畫,這樣的感覺油然而生,你自然會明白到怕字在此刻無以名之,是一種比敬畏更深沉的感覺。
沒有問黃老師花了多少時間完成這幅鉅作,落筆的功夫與時間的多寡已沒有多大關聯,畫者對畫中人穿過歲月時空的深厚感情與了解已不言而喻盡在此畫中了。這兩位大師出生背景與地域不同,人生際遇也不同,爬過的山,涉過的海,走過的崎嶇路,已經叩過的人生一扇扇門都不同;也許在彼此不同的時代各自的命運中各有不同的際遇與安排,畫者對畫中人所知道的更多,在人世中都是如此勤奮多產的天才人物,所以畫中獻給他的那首詩竟帶給我夫子自道的熟悉之感,而且作畫的人在完成了一次叫人膜拜敬禮的畫像後,仍然繼續行走着揮灑着自己的創作與生命。
只有在他用心為他畫像的這一刻,兩個生命或許正在對話着,默契着,而兩位智者結下的緣份於焉完成,也因為這樣,這一幅畫像令這個巴金紀念館特別有價值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