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的iPhone首頁,是他手寫楊牧有關花蓮的詩:「當我這樣靠着記憶深坐,無限安詳和等量的懊悔……」。寫在手機裏的詩,他一時走入窘局,不能全部背誦,但鄭愁予的《如霧起時》,他能在鏡頭前輕拂全詩內容:
我從海上來,帶回航海的二十二顆星。
你問我航海的事兒,我仰天笑了……
如霧起時,
敲叮叮的耳環在濃密的髮叢找航路;
用最細最細的噓息,吹開睫毛引燈塔的光。
赤道是一痕潤紅的線,你笑時不見。
子午線是一串暗藍的珍珠,
當你思念時即為時間的分隔而滴落。
我從海上來,你有海上的珍奇太多了……
迎人的編貝,嗔人的晚雲,
和使我不敢輕易近航的珊瑚的礁區。
六十年代,台灣花蓮最窮最偏僻的一條小村莊,住幾百人,童子賢居於鎮裏。深山的同學,攀山越嶺,上學來回得用一小時。
「當時父親乘車到台北,需要十二小時,期間還要換三次車」。1960年出生的鐘表匠兒子,小時候也要務農,如所有村民一樣,「走到田裏幫忙做點小事情,跑跑跳跳,很開心」。至中學時代,政府資助農民植林,也上山種樹。閒來,他愛看各種讀物,詩、古典小說,還有香港運過來的老夫子漫畫;也會凝神磨玻璃粉,做火藥,發射火箭。人文與科學並存,早在達文西的美學與科技才華證明。
茂密叢林,是今天的成果,從廣東梅縣移居台灣至童子賢第七代,他是客家人,一代一代從偏遠的過去走到現在。鄉郊無拘無束的生活,讓他習慣追求心愛的感覺,包括工作與玩耍。
熱情去做事的人很有詩意
他成長的六十七十年代,台北武昌街明星咖啡館騎樓位置,每天坐着詩人周夢蝶,背靠小書櫃子,等待別人買他部份從大陸搬過來的舊書。每天吃饅頭,喝豆漿過活,最重要是到咖啡館跟詩友聊天,堅持寫詩。也由那個年代開始,小說家王文興用十年、二十三年寫一部小說,不管讀者只有二十個還是一百個,那種強勢心理,超越巿場聲音。三十多年後,他讀得出音韻的小說,被視為最具原創性作品,童子賢說,「過去批評他的人的作品沒有人看了,但他得到認同,獲台灣政府頒發國家文學獎」。沒買下房子,退休後仍住台大宿舍的王文興,依然寫小說,每天數十個字,預計可能是另一個二十年完成。
這一種「神話」式創作,背後是艱苦堅持。童子賢也從樸素的年代成長,二十多年前創立華碩電腦之時,能像周夢蝶一樣靠二十元港幣過一天,翌年賺錢,他沒去買BENZ,而是請員工及家屬一百人一起到夏威夷旅遊。
詩人貴族的氣質,能放在書裏,放在手機裏,但不一定能放在心裏面裏。「很多人不一定懂得或喜愛文學,但他們帶着熱情去做事,他們的行為本身已很有詩意」。在他眼中,蘋果教主喬布斯就是很詩意的人,「他像詩人、藝術家,着重把事情做好,賺多少錢,他好像不太管,大部份利潤也轉到股東身上,他的Pixar才真正賣錢」。
三年前從華碩電腦分拆出來的和碩聯合科技(PegatronCorporation)將會參與生產iPhone5,童子賢是和碩董事長,也是台灣誠品書店的最大股東。最懂觸動心靈的人,也許就是最懂巿場的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能把人心俘虜。他用最新型號的iPhone,「我造我也玩,我不只用iPhone,HTC的手機也玩」。能從郭台銘鴻海手中搶走蘋果iPhone定單,又準備進攻iPad生產,童子賢的巿場謀略,不是念詩念出來的。用最文藝的說法,從創業開始,他就會讀財務分析,會計這樣枯燥的理論,也能看成是漂亮的邏輯。所以,他懂得寫用家手冊,也懂得設計品牌標記,設計與生產,他都管得了。
喬布斯停止上大學後,曾經醉心書法,這是蘋果產品圖像美感的來源。最近他去世,童子賢在和碩的大堂放了小小一張相片紀念。「他到印度禪修,好像信仰一門宗教的去做產品,就可以做到最好。我在台灣科技界就看到很多這樣的工程師、這樣的老闆,他們做半導體的時候也很認真,當作很美的東西去做,能賺一千萬或一百萬可不管,可是,最後卻能賺大錢」。
心是這樣柔軟,數字上,童子賢是資產值70億美元(約560億港幣)的科技公司董事長,中國蘇州及上海有十萬員工,生產客戶包括惠普、戴爾等。能用現金在台北高級住宅天母區買下兩戶巿值2.4億台幣(約6,000萬港幣)單位,董事長周日玩台灣時尚踏單車玩意,還會與太太老遠驅車去吃肉丸或是車仔麪。生活有選擇的時候,最卑微的食物,不再有階級烙印。
要留下在世文學家的聲音
怎樣賺錢,與該賺怎樣的錢,他絕對掌握。這樣懂得把生活與興趣分開,又能把文學與科學共融的人,斥資近八百萬港幣拍攝六部文學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電影系列》,目的是把台灣的文學記憶保留,是介乎電影與紀錄片之間的形式。他成立目宿製作公司,「我出兩千九百萬(台幣),廖美立出一百萬(台幣),六百萬一部,現在是三千六百萬,有些自己掏腰包,不到四千萬。」不管別人稱紀錄片或文學電影,「我不要把它當商業電影來拍,不想叫明星來演文學家。要趁文學家仍在,由他們現身說法,留下他們的聲音,留下他們的朗誦、辯論,讓仰慕他們的讀者,學生以及將的後代可以看到」。影片呈現的效果,比想像好,若以標準紀錄片形式,他怕會沉悶,「標準紀錄片,一百萬台幣就可以把他做完。準備到拍攝到後期製作至推廣,每部六百萬台幣」。朗誦部份,是他的要求嗎?「不需要我要求,幾個導演也得過文學獎」。
跟楊牧一樣是花蓮人,童子賢心裏有美麗圖畫,楊牧的《帶你回花蓮》、《仰望》、《奇萊前書》及《奇萊後書》他都很喜歡。他在香港接受訪問時,記者請他在筆記簿寫下聯絡方法,剛好在王文興傳真號碼之下。他放下筆,就拿出iPhone把他與小說家的筆迹影下來,「很難得能把自己的號碼筆迹,放在王老師之下」。甚麼是有意義價值的東西,他最有觸覺。
曾經聽王文興很不愛講笑,但他來香港出席文學電影活動時,嘴角的微笑比余光中與楊牧還要多。沒來港的周夢蝶,九十高齡,幸有研究他詩的教授曾進豐把他安頓在家,像父親一樣奉養。周老曾經跟三毛稔熟,美好的都美好過了,艱苦的詩人,在電影、在詩裏,繼續做夢:
風塵和抑鬱折磨我的眉髮
我猛叩着額角。想着
這是十月。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過了
甚至夜夜來弔唁的蝶夢也冷了……
周夢蝶
文學大師系列電影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在港上映,分別有楊牧《朝向一首詩的完成》、王文興《尋找背海的人》、余光中《逍遙遊》、鄭愁予《如霧起時》、林海音《兩地》及周夢蝶《化城再來人》,上映日期暫定由即日起至明年1月中,放映地點於百老匯電影中心及中環PALACEifc,視反應加開場數。
主辦機構已接受五間中學為學生包場看文學電影。學校凡為滿一百名學生於上述日期內集體購票,將獲包場安排,播映後有著名文化人或影評人為學生主持座談會。
查詢電話:27613975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記者: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