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其中一個,死過,翻生,如果搶救他的醫生在之前的12次嘗試救活他時選擇放棄,他的心臟就不會在第13次「clear!」中重新跳動,誰說13不祥?然後他在四天後醒來,完全記不起自己曾心臟病發,就像睡了一場很久很久的覺似的。他問神父「怎麼我沒有看見天使,或者隧道盡頭的亮光?」神父說:「因為你沒有正確的死去。」
另一個,心中一直琢磨着一句話,縈懷不散:「孩子必須要驅逐他的父親,尊敬他,但殺死他!」他想着想着,要殺掉父親,棄我去者……想着想着,到發現一天,自己也成了父親,等待着被孩子殺掉,他笑着準備好了:來吧!
還有一個,青少年時期就跟友儕截然不同,不同,就要被活剝,他在那段童黨吃人的日子中,存活過來,成為thechosenone。
上述三個出色的英國男人,有一段時間,曾一起在香港出現,每天對着文華酒店中環一帶,靜靜的,看着香港的繁盛蜩螗,未必喚起巴黎的流動饗宴。沒有旁白注釋,沒有自我介紹,我懷疑有幾多人知道他們的名字,他們的故事。然後他們走了,他們出沒的地方,來了一男一女,熟悉的面孔和人物,卻急不及待揚名立字,生怕香港人認不出似的,寫着那誰叫「舒淇」、「金城武」。謝謝提醒。在天星碼頭的大型戶外廣告牌,dunhill和Armani,先後示範了兩種不同的品牌語言、姿態和格調。前者取難不取易,後者寧濫勿缺,前者有麝自香,後者有風駛盡turbo,有放過和冇殺錯之間,那麼遠。
英國經典一派「你不必知道,你認得也好」,他們分別是探險家SirRanulphFiennes,舞台劇導演MichaelGrandage和皇家芭蕾舞蹈團首席舞者RupertPennefather。Fiennes,以65歲之齡,攀上了額菲爾士峰,花光26年時間,發現了3000年前的遺失城市Ubar,那是在聖經和可蘭經上均有載的古城。Grandage獲獎無數自不待言,在他的作品《紅》,主人翁俄羅斯畫家MarkRothko鼓勵徒弟當以弒父的自由衝破羈勒("Thechildmustbanishthefather.Respecthim,butkillhim"),Grandage自己引頸以待。Pennefather在表演中完成自我的逃逸,跳舞是他的冥想,忘記了時空,年少時就在男孩群中,追求着芭蕾舞的人。
多麼英式,訥於言,矜於風骨。從來知我者不必多講,不知我者多講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