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小投資:德拒量寬歐元瀕解體 - 潘國光

大環境小投資:德拒量寬歐元瀕解體 - 潘國光

歐洲領導人在10月的峯會中,高調承諾會解決歐債危機,事隔不足一個月,當時提及的拯救方案已經沒有下文。在危機蔓延至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及多個核心國家之際,除非歐央行願意啟動其印鈔機,否則看來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根本不會有足夠的資金逐一拯救,在缺錢的情況下,歐盟峯會上的承諾全都只是空談。
明年是意大利還債的高峯期,將有3000億歐元債務到期。意國新任總理在上周四公佈的救國大計方向雖然正確,但有關減少逃稅、削減開支等都只是中長線的措施,而且亦沒有提及可為明年省卻多少開支。意大利的10年期孳息率已處於7厘附近,較過去一年的平均值上升了200基點,若債息維持在這水平,未來單是利息開支每年已需多付數以百億歐元,那些救國大計最終亦只會徒勞無功。
德國反對歐央行推行量寬,是有其自身的考慮。在歐元區成立之前,德國央行是區內以至全球最具公信力的央行,致力穩定物價,主因是自德國經歷了1920年代的超級通脹後,德國人民對於印鈔會引發通脹仍有恐懼感,德央行至今仍享有崇高的獨立性,在剛過去的G20峯會上就力排眾議堅拒量寬。
若歐債危機持續惡化並把成員國逐一拉倒,那麼歐央行真的會繼續袖手旁觀嗎?歐央行負責制訂貨幣政策的委員會,由6個執行委員(當中兩位是德國人)加17個成員國的央行代表組成,德國實際上只得三票,一旦越來越多的成員國為了自身利益而要求量寬,德國勢必孤掌難鳴。

德倡設中央財政部

早前德國執政黨內部表決通過成員國可退出歐元區,準備提交歐盟作討論,此外默克爾亦致力推動成立歐元區中央財政部,這兩點加起來也許就是德國的終極談判籌碼吧!若最終真的被迫推行量寬,德國可能會要求各成員國先交出其財政自主權,由中央監控,若成員國不願放棄主權則可選擇退出歐元區,如不肯退出則德國也可以自行退出。
歐洲已步入關鍵時刻,未來幾個月可能會出現是次危機的終極爆破點,究竟危機最終會引發一個更團結、更統一的歐洲?還是會出現一個更加分裂、更混亂的歐洲?各國領導人及其人民將會共同寫出歷史這一頁。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若歐債危機持續惡化,歐洲央行真的會繼續袖手旁觀嗎?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