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怪我手指拗出唔拗入,日本人對方塊字的敏感度一般真的比我們強,當大家在tee恤心口印個「勇」字就當交足了國粹功課的時候,他們變出來的花樣教人停不了O嘴。那天在無印見到一方「氣和力」手帕,花了港幣四十元買到整個下午的讚歎,那些兩字單詞假如打在胡恩威舞台背景上,主角不論是建築還是火車,都會為觀眾的想像加鹽加醋。你看,「協力」、「動力」、「張力」、「勢力」和「魅力」等等抽象的字眼,我們當然毫無喚起的困難,但炎黃子孫以外的民族可以如數家珍,並且一口氣列出八十八個,怎能不嘖嘖稱奇?老實說,我就不肯定自己有本事添上「主力」、「極力」、「怪力」和「神力」,看似簡單家常,腹中少半滴墨水難以成事。這當中,夾了個晴天霹靂的「糞力」─再好奇,也不便深究形容的是排泄遇到阻滯時而必須咬緊牙關付出的力道,抑或排泄物面世後散播的威猛氣息。
「氣」除了「俠氣」、「妖氣」、「英氣」、「士氣」及「和氣」這些要你費一番唇舌才能解釋清楚的二字組合,還有外語未必找得到同義詞的「義氣」、「順氣」和「通氣」。他們對「男氣」和「女氣」下的定義,應該和我們不盡相同,角色扮演之風在扶桑國一向熾盛,譬如歌舞伎,迄今仍然肩負指導群眾堅守性別陣營的重任,做男人和做女人的規矩互不侵犯。「客氣」這種大中華瀕臨絕種的藝術,他們一定更加在行,略感意外的是欠缺「儍氣」和「秀氣」,不會是被籠統歸納為「艷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