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今年申請者眾,局方已批出120多個申請,來自逾百個國家的全日制博士生語言能力了得,在港溝通絕無問題,但異口同聲慨嘆,最難捱的是本港天價屋租。
記者:張文傑
有美籍博士生以每月近萬元租下淘大花園E座單位,坦言無懼沙士陰影,最怕租金加無止境。此計劃亦接受港人申請,下月1日截止申請,現尚餘約10個名額。
計劃由教資會轄下的研究資助局負責,今年約有135個名額,研資局學術研究顧問龐鼎全教授表示,今年的申請者至今已接近5,000人,比去年多近1,000人,現時收取的學生約有半數來自內地,港人只有約10人。
獎學金每年25萬
局方會為每名成功申請者提供每月2萬元津貼,加上每年1萬元的會議及研究活動交通津貼,一年合共25萬元,最長為期三年。不少博士生已在港展開生活,日前聚首一堂,大家交流學術之餘,不少人為住屋問題煩惱。
選擇在中文大學攻讀人類學的EdwinSchmitt來自美國,懂普通話。已婚的他找了約兩個月才覓得居所,「與妻子住在淘大花園E座,租金很貴,每月9,500元,但地方很小,只有數百呎」,他指香港的租金媲美紐約,幸來自內地的妻子已找到工作,加上每月津貼金,生活尚可。
港人容心怡則從英國倫敦「回流」,在香港大學讀外科學系博士學位,她有家人在港,不用捱貴租,但坦言很多在港留學生也向她訴苦,指本港租金比想像中昂貴,不少津貼金花在住屋上,「佢哋都話好難捱」。她將跟隨譚廣亨教授主力研究幹細胞應用。
為內地發展鋪路
在理工大學攻讀電子及資訊工程系的土耳其籍的AydinYasar稱,希望日後在內地發展,故一直以香港作為首選。此計劃旨在吸引各地優秀研究生來港,令本地生有更多機會和不同文化及教育背景人士交流。
來自俄羅斯的AnastasiaUlicheva在港大主修言語及聽覺科學,她申請前先與本港的教授聯絡好,在研究範圍有共識才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