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均壽82.5歲冠全球研究指窮人較早死 集中新界西北

港人均壽82.5歲冠全球
研究指窮人較早死 集中新界西北

【本報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研究中心LSECities最新研究顯示,香港在全球129個城市當中,健康指數達0.88位列第一,人口平均壽命達82.5歲;但研究同時指出,本港最貧窮兩成兒童的死亡率是全港平均值的1.6倍,反映醫療不公,被醫學界人士質疑數據準確性。記者:馬志剛

是次研究數據主要來自聯合國及國家級參考資料,範圍涵蓋全球共12億人口在健康、教育與財富上的差異。研究以城市的人口平均壽命與嬰兒夭折率,計算健康指數,以「1」為最高。結果發現,香港的健康指數達0.88,在眾多城市當中居首,緊隨其後的是大阪、東京及新加坡,指數為0.86。
數據顯示,港人平均壽命達82.5歲,比倫敦、紐約人口平均壽命超出近2歲。東京、新加坡的居民平均壽命則分別為82.4歲和80.7歲。
研究又調查了本港的健康與社會形態,揭示本港健康指數儘管排列全球首位,但各地區之間仍有不少醫療不公情況。本港兒童5歲前死亡率,09年數據顯示,平均每千人當中僅4人死亡,處於極低水平。但如果按財富分組,最貧困的兩成人口的兒童死亡率,是全港平均值的1.6倍。
研究又將75歲前死亡者界定為過早死亡,發現最貧窮的四成人,過早死亡率亦高於平均值,主要集中於本港新界西北、深水埗及港島南區。

鮮有聽聞兒童營養不良

研究把貧窮與兒童死亡率扯上關係,惹來本地醫學界質疑。醫學會前會長謝鴻興指,本港有公立醫療系統為貧困者提供安全網,「最起碼都有公立醫院,香港亦好少聽聞有小朋友因為窮而營養不良,只有過剩」。他質疑調查數據與內容準確性。「唔係逐個死亡兒童去問家庭財產情況,點知佢係咪窮?如果純粹推理就唔準確」。
此外,研究又指本港人口密度最高的一平方公里有超過11萬人口。港人普遍認為交通方便快捷是本港最大資產,但同時壓力亦較大。紐約最高密度的一平方公里有5.8萬人,倫敦只有1.7萬人。
上述研究結果將於今日舉行的國際性會議「UrbanAge2011」發表。會議以都市生活、健康和福利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