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最愛上作文課,洋洋千字,時而天馬行空,時而風花雪月,向來自以為是,不消一句鐘便大模斯樣伏在几案上,看着同窗滿頭大汗,更自鳴得意,「好勝」,也是當時的代名詞。
人到中年,「老退化」嚴重,每周寫此專欄,不過當年泰半,卻發現筆桿早已銹迹斑斑,總覺題材匱乏,又怕挑起罵戰,執筆時畏首畏尾,也就是「怕輸」。
近年直播賽事大行其道,但如很多中年男人般,總提不起勁,覺得孩提時觀看的比賽更賞心悅目,「球王」比比皆是,如馬勒當拿、古列治、赫傑、華達拉瑪等,無不腳法秀麗,能人所不能。與之相比,一直堅信當今的美斯和基斯坦奴朗拿度(C朗),只能攀個「準球王」的名銜。
一個在「地上最強」稱霸球會級賽事,一個在「銀河艦隊」入球享譽全歐洲,只是二人在國家隊的成績總為人詬病,甚至一度出現國際賽入球荒,一想到他們沒有眾星伴月便黯淡無光之際,便覺他倆不過爾爾。
直至去年世盃前夕,公仔廂重播經典戰役,終恍然大悟,驚覺以前的球場確是進攻球員的樂土,敵將防守鬆散,是故眾「球王」皆能在這片土地茁壯。時至今日,超技術犯規已成例行公事,縱然美斯、C朗雙腿已裝「摩打」,都難避後衞的絆馬索,想與前輩睇齊,要付出的豈止多一倍?幸而,他們前晚都有進賬,C朗更為葡國打入歐國盃決賽周,為球王之路再一次鋪好舞台。
有趣的是,現今球壇由崇尚進攻演變成防守才是王道,不也是「好勝」和「怕輸」的分野嗎?
文: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