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歐債危機一觸即發,人人聞歐色變,不少大行為免引發走資潮,紛紛隱瞞所持有歐豬國債的信貸掉期違約(CDS)。全球最大CDS交易商摩根大通及高盛只向投資者公佈,於全球共售出5萬億歐元的債務違約掉期保障,但詳細國債的分類則未有披露,投資者被蒙在鼓裡,一旦其中一個歐豬國家違約,金融機構的潛在損失難以計算。
謠傳殺埋身 始公佈持倉
高盛表示,截至9月30日,該行所持歐豬5國債券的總投資金額,對冲前及後的金額分別為41.6億及24.6億美元,但數字並不包括CDS;摩通稱,其第3季所賣出有關歐豬5國國債的CDS產品之中,有98%均有買入對冲的CDS合約,而銀行的淨持倉金額不多於15億美元,但當中涉及CDS的持倉亦沒有公開。為釋除公眾對於「交易對手風險」的疑慮,摩通表示,該行只買入歐豬5國以外國家的信貸保障衍生產品。
前美國證券及交易委員會市場監管部總監RichardLindsey指出,若沒有規定披露這些資料,許多機構選擇默不作聲。除非市場傳出謠言影響到公司,才會公佈資料澄清。本月初,紐約證券行Jefferies就因股價急插逾2成,向公眾交代機構所持的所有有關歐債的長短倉資料,並強調自己並不依賴CDS的買賣。另外,美銀、花旗及摩根士丹利等亦只表示,於歐豬5國中有CDS長短倉的淨倉位,但總金額則無可奉告。
達拉斯聯儲局行長RichardFisher指出,美國財務準則委員會(FASB)及證監會(SEC)均沒有條例規定金融機構要將詳細的國家分類投資公佈,但他認為公眾對此應該要有知情權,呼籲機構要增加透明度。有分析指,多間大行如美銀、花旗及高盛等股價今年以來已蒸發逾4成,反映出投資者對其財務狀況並不信任,倘公開更多資料,將有助市場評估其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