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金融市場大波動,滿街便宜貨。不過金融界人士提醒要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不要只因便宜貨而收購。
中國平安保險總經理任匯川對當前走出去則顯得相當審慎。他指因為歐美的金融機構包括保險企業有不少誘人的投資機會,有些市盈率只有3、5倍,甚至零點幾倍,但其中充滿變化,甚至是陷阱。
德意志銀行亞洲投行部主席蔡洪平,亦警惕中國企業不要盲目擴張和「抄底」,他認為只有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收購才是成功的。從中國過去十來年海外投資的歷史來看,並沒有太多經典和成功的,可能90%都是要打個問號,不要為了買便宜而買。他建議海外購買中國缺乏的天然資源、稀缺性的,礦產資源,以及歐美有核心技術的。又建議引入多個私募基金一起收購,可以減少敏感度;還有政府要減少點審批,「小政府才有大收購」。
盼擴外滙轉貸款額度
有豐富走出去經驗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楊華分享,對外併購要顧及資源、回報和風險,並面臨着眾多的挑戰,例如世界已轉移聚焦於葉岩氣和煤層氣和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地緣政治風險對油價影響愈大;還有文化差異的考驗。該公司會以合規的方式進入商業機會,以合理的方式開採資源,並支援資源國的自我發展,支持社區建設,如教育、醫療衛生等;實行合作共贏理念。
人民幣升值亦對走出去企業造成融資影響。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介紹,人民幣升值,企業就不願留外滙,資金來源比較緊張,需要人行和有關方面的支援;並希望擴大對商業銀行外滙儲備轉貸款的額度。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表示,截至2010年底,內地對外投資累計達3172億美元,分佈在178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