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社會服務聯會首次以生活條件指標分析本港貧窮情況,兩成受訪市民無法負擔至少四項生活所需,推算全港匱乏人口達110萬;其中7萬人無足夠禦寒衣服,近2萬人在寒冬下無熱水洗澡。社聯指匱乏情況嚴重,寄語下屆特首候選人首要協助基層脫貧。
調查推算110萬人生活匱乏
社聯今年2月至3月進行「香港匱乏及社會排斥研究」,訪問1,037名18歲以上市民,列出住屋、食物、教育和醫療等35項生活條件清單;18.4%受訪者負擔不起其中四項或以上,被評為匱乏,推算佔全港人口達110萬;大多負擔不起定期檢查牙齒(85.8%)、有急病向私家醫生求診(67.2%)以及替子女購買課外書(75.9%)等。
調查顯示,6%匱乏者沒足夠禦寒衣服,1.8%在冷天時沒熱水洗澡,佔全港約7萬和2萬人口。負責研究分析的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指出,超過60%匱乏者沒領綜援及家中有人就業,反映在職貧窮問題嚴重,收入難以滿足生活基本所需,要吃得飽,便可能穿不暖,當中不乏獨居長者、殘疾人士及新移民。
黃洪指不少歐洲國家均以生活條件作量度社會匱乏程度,今次研究所得的18.4%匱乏比率,與社聯以「低於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而計算的貧窮率(17.9%)相若。由於研究時最低工資仍未推行,未能評估其影響性,但通脹、租金上升等因素會加劇匱乏情況,尤其是後者,他憂慮板間房住戶負擔不起昂貴租金,最終要露宿街頭。
社聯促請政府建立第二安全網,向匱乏戶提供租金津貼、擴大基層醫療服務及加強貧童學習支援等,並重設扶貧委員會。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批評,香港社會富庶,匱乏人口卻逾百萬,更出現穿不暖情況,絕不能接受。她指多名下屆特首候選人首要正視貧窮問題,制訂跨部門的長遠滅貧政策,「唔係剩係畀錢,要從唔同層面去解決」。
遊行反通脹促檢討最低工資
街工、職工盟及民間爭取最低工資聯盟等多個團體,昨發起反貧富懸殊反通脹遊行,有約200名市民參加。
遊行人士批評,交通津貼計劃的入息限額數據滯後,要求政府提早在明年1月檢討,又期望政府即時檢討最低工資水平,把最低工資提升至時薪33元,紓緩基層市民的生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