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吉利汽車(175)的母公司吉利集團自斥巨資從收購富豪後,市場關注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吉利集團的還款能力。內地獲中國證監會指定披露上市公司訊息唯一一份雜誌《證券市場周刊》,以「李書福危局」為題,洋洋灑灑地撰寫專題報道,披露吉利集團早於今年上半年,已秘密接觸海內外私募機構尋求融資。 記者:陳偉燊
企業在海外尋找融資本屬一般商業行為,周刊竟以「李書福危局」為題,用詞驚嚇,但內容交代不清,因為報道指李書福的危局是由於其向內外私募機構提出融資建議,態度審慎。
負債率高達73%
報告既未有提到內外私募機構名字,亦隻字不提銀碼,但以頗大篇幅報道吉利集團負債金額。自吉利集團收購富豪後便背上巨債。自08年起,吉利集團的總負債,從47.8億元(人民幣.下同),提升到2010年的710.7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73.4%。有關媒體形容,吉利的各類融資途徑均現堵塞之勢。
本報記者曾經致電吉利汽車的負責人及公關,就有關周刊報道內容作進一步查詢,但是未獲回覆。
吉利集團在收購富豪,需要支付18億美元收購價,連同提供9億美元後續發展資金,共需支付27億美元,另還要繼承福特支付予富豪多年共35億美元欠債。有關雜誌更引述吉利集團財務人員指出,在競購富豪進行的盡職調查中,向民間融資機構取得單筆款項亦達6億元。
高盛曾認購換股債
高盛更在09年9月,參與認購吉利汽車年息率3厘的5年期可換股債券,涉資18.97億港元。同時亦獲批7年期認股證,可以再額外融資6.88億元。《證券市場周刊》進一步稱,高盛通過吉利汽車上市公司發債,再以母公司100%資產擔保,以私人投資公用事業(PIPE)的方式向吉利集團輸血,應付收購富豪。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故早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其進行融資,有近50%來自海外資金,包括中、港、美便出資近13億美元。另一半資金則來自包括北京、上海、成都及大慶等地的少數地方政府投資公司,市場傳言涉資30億至40億元人民幣。
誰知吉利集團在2010年8月開出2億美元高息票據,支付收購富豪的現金代價後,尚未償付餘款。據了解,吉利集團約710.7億元負債中,有479.7億元為流動負債。在2010年底,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108.8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