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四川大地震後,協助重建的善款從四方八面湧至。三年後,多個遭地震毀滅的城市煥然一新,豆腐渣隱憂卻從未散去。本港傳媒曾揭發四川重建項目豆腐渣再現,今次本港資助項目也有相同弊病。有工程師指出,四川重建項目多由政府單位主導,本港志願團體監管能力有限。
無國界工程師召集人黎廣德表示,一般而言,四川的重建規劃由當地政府拍板,透過志願團體籌得足夠資金後,再由內地單位物色設計及建築商。即使由港人資助,有關團體對工程的主導權亦非常有限。「捐錢嗰個唔一定話晒事。NGO(志願機構)可以講明,點樣監督工程質素係捐款條件,但係都要內地單位同意。」
材料不達標只需拆卸再建
土木及結構工程師蘇耀坤表示,內地建築工程由國家質檢總局驗收,其後交由建設部門監管。若果施工期間發現材料不達標,只需即時拆卸再建,「除非起好晒出事傷到人,建築商先至有機會罰款或者負上刑責。」
汶川5.12大地震發生後兩個月,立法會通過撥款20億元,成立「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信託基金」,協助災區重建工作,三年來共注資90億元,以100億元為上限。港府「承包」了151個援建項目,涵蓋基建、醫療及卧龍自然保護區等,分三階段進行,包括重建69間學校。截至今年7月,39個援建項目已竣工。
不過,今年5月有本港傳媒翻查援川工程的進度報告,踢爆港府援建的82個項目部份安全質素成疑,至少10間學校涉及結構問題。及後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承認,由去年中至今年6月,檢查的126個援建項目中,約六成未達標,主要涉及學校主筋移位、柱鋼筋焊接不合格等,其中蘆山縣隆興中心校的教學樓走廊出現裂痕,至少3間服務中心的部份工程更未符合抗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