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調查揭港孩不快樂

馬會調查揭港孩不快樂

【本報訊】港孩越大越不快樂,錯誤以自殺、吸毒、援交宣洩。中六女生因親人一個接一個離世,導致情緒崩潰,透過抗逆計劃學曉運用「笑林功夫」,以笑聲為自己打氣,笑迎人生。

共創成長路增抗逆能力

香港賽馬會捐款7.5億元在06年開展「共創成長路」計劃,每年邀請學生自我評估「積極面對將來的信念」,首年調查發現,6分滿分學生自我評估有4.6分,但到今年跌至約4.1分;沒參加計劃者的積極信念更低,只有約4分,反映整體年輕人「越來越唔快樂」。
18歲的寧波中學中六女生王雅醇,父母在她四歲時離異,15歲時候父親離世,到中四時,祖母也逝世,親人一個一個過身,雅醇擔心被送往孤兒院。面對接二連三打擊,雅醇形容人生接近崩潰,「平時我最鍾意上嘅英文堂,我都發晒呆,無聽書,埋怨連個天都唔鍾意我。」
由中一至中三,雅醇參加「共創成長路」計劃,在困擾時記起曾學習情緒管理,運用「笑林功夫」,以笑聲為自己打氣,並利用日記宣洩情緒,經過兩年時間,終於度過低潮。
寧波中學負責計劃的通識科老師陳旭表示,學校由06年開始把共創成長路的內容融入初中通識科教材,每年有5至9名老師於初中教授「共創成長路」課程,希望及早加強學生的抗逆能力。
負責研發這套教材的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師石丹理表示,今年為43所中學約6,000名學生作追蹤研究,包括08年訪問6,733名中三學生,了解他們接受3年輔導後的抗逆力,又在今年訪問約6,000名已接受輔導計劃的中五生,再與一批沒有參加計劃的學生作比較。

今年18歲的王雅醇,年紀小小經歷三次家庭巨變。

未受訓練者吸毒多三倍

結果發現,沒有參加過計劃的學生吸食大麻及食丸仔的平均頻率較參加者高出3倍,而食煙飲酒及索K的平均次數也高出一倍;沒有接受訓練的學生的婚前性行為、使用暴力及在外留宿的次數較接受訓練者高1倍,他認為教材能減少學生誤入歧途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