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近期急升驟跌,散戶頓變迷途小羔羊,大行的證券報告,一向被視為可替股民指點迷津;不過,「投資導航」翻查紀錄,卻發現大行報告問題多多,潛藏4宗罪,包括無論旺市淡市,都愛叫人買貨;調整股票評級永遠慢人一步,時間錯晒;部份更成為個股御用打手,一味唱好;只推介有份保薦的新股,無份做即唱衰。投資者要睇清楚報告內容,否則隨時得不償失。
罪名1
旺市淡市都叫Buy
港股下半年表現疲弱,特別是第四季前後,港股最多大跌逾兩成,短短一個月由21000點「碌落」16000點,跟去年第四季當旺相反;不過,大行報告未為投資者趨吉避凶,買貨聲音明顯蓋過沽貨,散戶如果照跟,隨時成手蟹貨。
趁低吸納 隨時變蟹
根據「港股王」資料統計,今年第四季至今,各主要大行的買入類別評級比例為52%,相對去年第四季當炒的65%少。去年同期大市當旺,至今年便呈跌勢,但當時未有趁高叫人沽貨,沽售評級比率僅15%,但至今年第四季,大市慘淡,沽售評級比例卻升至兩成,名副其實高追低沽。
如果大行能於下半年早段建議沽貨,投資者仍有望及時逃生;不過,大跌市的前夕,即今年第三季,買入評級比例仍維持於六成,沽售的比例更降至12%,當時,更有不少報告建議投資者「趁低吸納」,因為「估值偏低」,結果當然是低處未見低。
首予買入報告是分析員情緒的寒暑表,去年第四季,主要大行的首予買入報告多達123份,反觀今年第四季至今,僅得24份,反映分析員在疲弱市況極度悲觀。
罪名2
升級降級後知後覺
作為全職分析員,理應對所研究行業瞭如指掌,但原來「慢七拍」的分析員比比皆是,不單未能高瞻遠矚,評級及目標價更錯到七彩!散戶誤信這類分析員,真係欲哭無淚。
股價爆升 反應遲鈍
先講瑞信分析員ChateBenchavitvilai,他主研本地電訊股,例如數碼通(315)、和電香港(215)及電訊盈科(008),當中以數碼通的分析最莫名其妙。去年至今,數碼通由3.2元爆升至最高18.5元,升幅4.8倍。不過,截至上月,瑞信的投資評級一直為「跑輸大市」,意味表現遜於恒指。事實上,恒指同期累跌13.3%,其分析可說錯得驚人。
由於分析欠佳,瑞信每份報告都是「追加」數碼通目標價,例如今年1月,瑞信將目標價由4.225元上調至7.8元(經調整),當日數碼通已見8.45元;5月19日,瑞信又上調目標價至12元,但該股已升至13元。
追升目標價固然「無品」,追劈目標價更讓「坐艇」的散戶氣憤。高盛TomKim專研航運股,理應知道歐美經濟欠佳將拖累航運股,但以中海集運(2866)為例,今年來高盛至少發表7份研究報告,全部均建議「買入」。中集由1月初高位3.96元拾級而下,跌至上月初1.01元始見底,狂瀉74%。不過,高盛每次都待股價大跌後始追劈目標價,實在後知後覺。
罪名3
高盛淪為和黃打手
部份分析員經常為自己品評的股票,設定與天比高的目標價,個別股份更只獲唱好,永不唱淡。其中,長期為和黃(013)護航的高盛更屬表表者,訂下的夢幻目標價高不可攀,投資者信到足的話,相信都會認為自己是儍仔。
目標價脫離現實
回顧2009年至今,高盛曾經15次發表報告品評和黃,當中有14次是唱好,目標價由最低50元一直上調至108元,直至9月才將目標價略為調低至101元,仍較上周五收市價70.35元高43.6%。事實上,金融海嘯過後,和黃從沒有突破100元以上,高盛目前仍預測和黃將會再創海嘯以來高位,以目前市況來看,絕對是極高難度動作。這樣的分析,實在很難幫助其客戶作出正確的投資決定。
2010年至今,和黃股價高於高盛目標價的日子,總共不夠兩個月,換言之,高盛預測甚少到價;即使到價,目標價亦會上調;但股價下跌後,目標價卻鮮有下調;即使有調整,亦只限沒意義的減幅。
和黃今年1月股價罕有地升抵高盛設定的目標價,高盛也不選擇調降評級,或建議投資者獲利,索性取消給予任何建議了事。到了3月,高盛才重新給予和黃評級,目標價高達108元,當和黃股價今年9月中跌至70元以下時,始免為其難將目標價相應降至101元。
罪名4
為生意多撐保薦股
今年上市新股逾85%仍然潛水,但環觀各大證券行卻有約七成薦買報告,跟風散戶相信已損手爛腳。事實上,投資者在參考大行報告時,宜先留意兩者箇中關係,因為保薦人在新股上市後再作推介,並非罕見。
美高梅獲14買入評級
據本報統計今年集資額最高的20隻股份,相關半新股涉及的大行報告共124份,74%薦買,兩成評級為「中性」,籲沽報告則有5份。不過,相關半新股的大行報告,近七成由集團上市時的保薦人、賬簿管理人及協調人所撰寫,而且當中85%給予「買入」評級,而唯一的「沽售」評級為由瑞銀給予百宏實業(2299)。
最誇張例子,莫過於獲7間歐美明星大行護航的美高梅(2282),集團上市至今獲14個推薦買入評級,當中一半均由其上市時合作的大行給予,即全數一致力撐。惟反觀美高梅上市至今已累挫三成,並且大幅跑輸同業,大行平均目標價較現價有三成差距。相關情況亦發生在新秀麗(1910)及上海醫藥(2607),兩集團上市時涉及的所有大行均薦買,惟股價已大瀉。
大行做得成生意唱好,唱淡者則巧合地為沒「生意來往」的券商。上市後形勢一片大好的高鑫零售(6808),至今已累升約45%,為今年表現最好新股,卻反而遭里昂在8月初已開始籲沽。
最好/最差分析員
《最好 僑豐 DagmarJurick》
Jurick經典之作為聯邦制藥(3933),去年3月,他將目標價由3元調高至9元,個多月就到價。同年8月,他將目標價由9元再上調至15.2元,一個月後又到價!該股於去年12月飆升至17元。若去年有跟Jurick買聯邦制藥,持貨不足一年就升逾兩倍,可謂一注獨贏。
《最差 滙豐 ErwanRambourg》
去年至今,Rambourg為亨得利(3389)發表四份報告,最近三份予以「增持」評級。今年7月,Rambourg首次叫買,亨得利卻展開跌浪。眼見自己「企錯邊」,他兩度劈低目標價。上月他再將目標價劈至4.2元,已無補於事,該股上周五收報2.86元,較其目標價低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