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人民幣離岸中心正朝向多元化產品發展,不過涉及人民幣在岸(CNY)中間定盤價,而又會公開擺價及有散戶參與,當局則倍加關注。消息稱,去年港交所(388)曾向銀行就擔任人民幣滙率期貨合約(NDF)市場莊家發出諮詢範本,產品原擬今年第一、二季推出,惟因監管當局一直考慮未決,該所與銀行界的洽談亦已擱置近半年。 記者:劉美儀
市場人士相信,人民幣滙率期貨合約難望今年內在交易所登場。為消除牽涉CNY定盤價的敏感性,據悉,港交所最近擬修訂構思,尋求出路,將原來參考CNY中間定盤價、以美元或港元交收的NDF期貨合約建議,改為以人民幣交收的滙率期貨合約(DF),並徵詢市場對發展可行性看法。
不交收或改做交收
但有財資界人士指出,DF合約到期後以人民幣交收,如何確保參與者特別是散戶,有足夠人民幣交割,須予研究;目前人民幣港股現貨買賣尚未啟動,而滙率期貨合約有槓桿成份,故本地人民幣資金流通性要能配合。
港交所發言人回應時承認,有興趣拓展人民幣滙率期貨產品,此舉亦配合交易所對人民幣業務的全盤發展策略,港交所一直就有關產品的可行性作出研究,並密切注視人民幣市場發展空間,以建立成功的人民幣滙率期貨市場,但目前對人民幣滙率期貨合約並無具體推出的時間表。
經交易所推出的NDF期貨合約,其實是目前銀行同業間,透過場外交易的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場內版」,但場內交易最大分別,是參與商須繳付指定合約按金,交易價格上板公開,對象涵蓋散戶或基金等機構客戶,故規範化要求更嚴謹。
消息說,去年港交所向銀行發出NDF期貨合約諮詢範本後,不少有興趣擔任市場莊家的同業,內部法規及系統準備已「七七八八」,以配合產品最快今年首季末面世的初訂時間表,但過去半年雙方已再無跟進洽談。
發展安排須內地祝福
對於監管當局考慮NDF合約多時仍然未決,箇中原因意見紛紜,有指場內和場外NDF,當局的關注度絕不相同,場內公開「睇升睇淡」人民幣滙價前景,此舉是否符合內地以避險為主要政策考慮,值得留意。
消息亦說,清算行在上海以CNY購售人民幣兌換窗口,9月份被沽爆額,金管局最近發通函提醒銀行,嚴打利用人民幣跨境貿易套滙投機,即可見一斑;交易所NDF期貨合約牽涉CNY中間價定盤,發展安排亦須經內地祝福認可。
但有市場人士指出,純從商業角度看,滙率期貨合約一貫以場外交易為主體,流通性高,操作暢順,買賣包括對冲實盤需要及純交易導向兩類。
港交所計劃推NDF概況
.去年港交所曾向銀行就擔任NDF市場莊家發出諮詢範本,產品原擬今年第一、二季推出。
.因監管當局一直考慮未決,港交所與銀行界的洽談已擱置近半年。
.市場相信,NDF難望今年內在交易所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