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病床邊,看着手術後睡得正濃的他,不禁想起很久很久以前,我也是在病床邊,與一組同學一起,聽着他臨床講授,大家一起討論病例,那是醫科學生最獲益的時刻之一。討論當酣之際,卻傳來「咔吱咔吱」的怪聲,又刺耳、又騷擾,原來是兩個護士學生推着一部手推車經過,咔吱咔吱,打斷了我們的討論。他眼角一瞥兩人,兩人一懾,伸伸舌頭,縮縮肩膀,四臂一挺,竟把車子抬起,躡着足走了。我們幾個醫學生看在眼裏,覺得好笑,卻又不敢笑出來,只得努力忍着。
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不動聲色而威,不出語而嚴。我很幸運,可以作為他的學生,感受到他的威嚴。他從不疾言厲色,甚至不用直接點出我們的錯處,卻能使我們知道自己錯在哪裏。他在港大醫學院任教數十載至榮休,一直領導內科學系,作育英才無數,在醫學研究方面也卓有建樹,是蜚聲國際的血液學專家。退了休的他,依然透過參與多個醫學和科研組織繼續作出貢獻,特別是創立香港醫學專科學院,成為創院主席,備受各方尊崇,更罕有地獲封為爵士。
他本已移居劍橋多年,但幾年前回流香港。畢竟,香港載着他人生最燦爛輝煌的歲月。
我和他已睽違多年,算來,他已是八十有餘了。最近他身體有點毛病,住進瑪麗醫院,接受了一個小手術,我特意到病房看望他。年輕的八十後醫生見到,問他是誰,我說:「他是你們的師祖。」他畢生貢獻醫學界,一直獨身。當年的醫學界巨人,雖早已退下火線,但風采依然。
我雖諱其名,但相信其人早已呼之欲出,希望各位杏林中人緬懷他的風釆之餘,不忘探望他、關心他。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系主任 盧寵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