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攣攝影師 輪椅畫家崎嶇藝術路

痙攣攝影師 輪椅畫家
崎嶇藝術路

【本報訊】藝術無分界限,兩名坐輪椅的殘疾人士,一個握畫筆,一個舉相機,以不靈活的雙手,記下自己的心境和故事。KoKo的畫總有一抹溫暖、少華拍下繁喧都市靜謐一刻,她們都熱愛生命。在有限資源下,以藝術向世人展示殘疾人士的點滴與看法。少華有一個埋藏已久的心願──舉辦個人攝影展,藉此鼓勵年輕人積極面對人生。
記者:伍雅謙 梁御和

坐在輪椅上的KoKo(高韻雯)因九個月大時一場高燒,令腦神經受損,影響活動及說話能力。身體殘障未有阻礙她成立畫室、舉行畫展、義賣畫作。油畫令她得以踏足社會,活得快樂。透過一幅幅色彩鮮明的油畫,訴說她的故事和感受。
因病受到過度保護,令她難以認識外面世界,直至05年在庇護工場學習畫畫,畫出了一片遼闊蔚藍的天空。07年開設畫室「思情畫意」,自力更生之餘,更與別人分享自己的作品。KoKo吃力地吐出一字一句:「開畫室令我學到好多嘢,因為所有嘢都要自己決定。」

少華多以花草樹木、天空及大海作題材,這是她最愛的作品。

《畫出彩虹》,是KoKo的自我期許。

對於手腳不靈活的KoKo來說,繪畫落筆絕不容易,畫得久了,關節會發炎。她原在一商住大廈一樓開設畫室,因加租另覓地方。「我家申請緊石硤尾嘅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等緊佢哋批。」她希望重開畫室後開班授徒,「我想喺教畫嘅過程中,令人明白殘疾人士嘅辛苦同困難」。她將於12月2日參與太古集團「Team愛心」義賣活動,屆時在太古坊義賣五幅以「愛」為題的作品,善款收益撥歸慈善機構。

少華閒時會四出找尋攝影題材,近至居所樓下,也曾單人匹馬到澳門取材。

無論傷殘人士或正常人,都是在同一個天空下生活。羅少華作品

KoKo(右)說話有障礙,有時需靠兼職助理在旁「繙譯」她的意思。圖中作品取名《雪中的溫暖》。

作品《秋天的童話》。

想辦個人攝影展欠經費

因小時發高燒致大腦痙攣的47歲羅少華,用了一年多時間苦學攝影,由最初連相機也拿不穩,直到成功拍下一幅幅作品,撮錄成個人攝影詩集。
縱然肌肉控制困難、手腳難以協調、說話含糊不清,智力正常的少華思路非常清晰,她沒因身體障礙而氣餒,更四出到社福機構做義工,曾被選為再生勇士。07年她遇上攝影老師林展民,開始學習攝影,更培養出濃厚興趣。「我啲手指唔靈活,連相機都揸唔定,食指又冇力㩒相機掣,學咗一年幾,改用中指按掣,好辛苦先影到對焦嘅相。」
繁忙的都市人生活步伐迅速,往往忽略身邊事物。身體動作緩慢,反讓少華有更多時間觀察周遭景物,她的作品大多以花草樹木、天空和大海作題材。她閒時坐着電動輪椅外出,把傷殘人士眼中的世界全紀錄在相機裏。
07年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支援她購買一部手提電腦,方便她透過打字與人溝通,她以餘下善款出版了攝影集《玉夢華影》,放在書展出售,收益捐予援助四川地震災民。「我一直想搞個人影展,鼓勵年輕人珍惜現在。既然我都可以好努力完成自己嘅目標,其他人更應該可以!」
少華初步構思在中央圖書館舉辦影展,惟一星期場租最少需費三萬元。她領取綜援維生,要圓這小小夢想,有賴善心人援手。
「少華」捐款編號:C0624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殘障令KoKo無法四處走動,大部份風景畫都是她憑想像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