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成立了三年的兒童發展基金,首批完成儲蓄配對計劃的750名清貧兒童,今年陸續享受到12,600元成果。有受惠兒童用儲蓄學跳舞、補習,盼累積知識改變命運。第三批計劃明日啟動,目標協助板間房兒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明年中將作檢討,考慮將基金發展成扶貧常規措施。
記者:王家文
政府在08年撥款3億元,成立兒童發展基金,鼓勵兒童每月儲蓄200元,透過商界配對,每月捐出200元,為期兩年。清貧家庭兒童,完成儲蓄計劃後,可另獲政府財政獎賞3,000元,合共12,600元,限於一年內使用。首三批計劃約有4,400名10至16歲清貧兒童參與,撥款約8,600萬。
中四生李嘉俊今年3月完成儲蓄配對計劃。對這單親的貧窮家庭來說,要儲蓄並不容易,兩母子謝絕所有消遣。從事服務業的李太坦言,最低工資實施後,僱主扣減其工時,工資只有些微增長,加上通脹逼人,生活拮据。她去年患病入院曾一度「斷供」,後獲協辦的工業福音團契相助,才替兒子完成儲蓄計劃。
嘉俊把小部份儲蓄學跳舞,暑假想到新加坡交流,但需近2萬元,儲蓄不夠,餘錢則用作補習,盼入大學後找到理想工作。計劃又安排「一配一」友師配對,嘉俊說從中學曉規劃人生。李太上月替嘉俊到銀行用100元開戶,剛儲起50元,為兒子供書教學,「學到文化知識,脫貧機會就大」。二人日前與張建宗會面,李太趁機轉交基層團體的請願信,促請政府檢討扶貧政策。
或成扶貧常規措施
張建宗指基金平均投放每名兒童約1.5萬元,目標讓1.36萬人受惠,局方已委託理工大學研究基金成效,初步評價正面,明年中檢討,不排除設為常規措施,並考慮調高配對儲蓄額及延長計劃年期。他指今次計劃政府罕有以現金扶貧,是否調整有關金額則需小心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