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屯門醫院今日公佈男童張睿霆死亡事件的海外專家調查報告。據了解,報告指出手術過程包括拔喉時間符合水平,但醫護人員於睿霆出現氣道阻塞後的應變,可以做得更好。張母表示對報告沒太大期望。
死亡時未足14歲的男童張睿霆,今年8月4日於屯門醫院進行頸椎移位矯正手術,但手術後一直昏迷,同月22日死亡。張家指摘院方拔喉時間錯誤,而拔喉前醫生沒為他進行特別氣道測試,認為眼耳口鼻及面沒腫脹便拔喉。結果拔喉後睿霆出現氣道腫脹,搶救逾一小時後才能重開氣道,令他腦缺氧枉死。
屯門醫院委託澳洲專家進行調查,報告已完成,今日會向張家交代報告內容。據了解,報告指出手術過程包括手術前評估、拔喉時間及急救程序符合水平,至於手術後應何時拔喉,則沒有統一的做法,需要按個別情況而定。
據了解,報告沒有提及手術過程有任何步驟出錯,但指睿霆在拔喉後出現氣道阻塞,醫護人員嘗試用不同方法為他重開氣道的應變過程,可以做得更好。報告亦嘗試解答張家之前提出的多個疑問,並指屯院在手術前曾向家屬交代有關風險。報告提出多項建議,但沒有人需為事件承擔責任。
張太:對報告沒期望
張太鄭妙華表示,今日會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陪同下,到屯院了解報告內容。她指對報告沒有太大期望,估計與由本港專家進行的調查報告沒有大分別。她認為屯院應交代手術前,醫院有否為兒子進行足夠評估。張太表示,責任問題應由死因庭決定,雖然屯院曾去信死因庭要求盡快開庭,但院方未向死因庭呈交足夠文件,阻礙開庭時間,是「講一套做一套」。她要在今日接獲報告後,才決定下一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