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每天在街頭與食環署人員「玩捉伊人」,勞心勞力,阿黃走上當小販的路,是不少低技術工人被現代社會淘汰的寫照。
阿黃與妻子有兩個兒子,都只是十多歲,還在讀書,阿黃距離退休仍是遙遙無期,手停口停。他說,自己年輕時當衣車維修,七八十年代香港到處都是製衣廠,他的技能很吃香,不愁沒飯開。
然而,社會轉型,九十年代工廠大量北移,他曾隨大隊返內地工廠打工,初時技能還有用武之地,教人修衣車,奈何「教識徒弟無師傅」,當專才不再是專才時,他便變得毫無價值,執包袱返香港的時候,自己已一把年紀。
要在知識型社會立足,阿黃毫無「賣點」,坦言當時「無嘢好做」,投靠當小販的老表才找到出路。阿黃自言有氣有力,為餬口做盡各行苦工,有時下午做地盤,晚上就風雨不改將攤檔由大角嘴推至旺角,與老表會合後再往開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