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日本光學器材製造商奧林巴斯(Olympus),因爆出賬目醜聞,股價周二插水近三成後,昨日再挫兩成,收報584日圓。該股自10月中被揭露醜聞後已累跌近八成,有分析指在市值低殘下,Olympus各種業務隨時會被競爭對手收購,極有可能面對被拆骨的下場,同時掀起業界收購戰。另一方面,由Olympus引發出的日本企業管治問題亦再度受關注。
光學器材製造商Olympus日前承認,過去多次透過將收購交易成本報大數,以掩飾過去投資證券的累積損失,日本《產經新聞》更指Olympus損失金額一度高達10億美元。
東交所恐啟動除牌
該公司股價昨日再插逾兩成,連續兩天跌停牌。受到企業管治醜聞拖累,Olympus股價自10月中以來市值已跌至僅得1584億日圓,對比同類型競爭對手如佳能(Canon)的4.59萬億、富士(Fujifilm)的9186億及藝康(Nikon)的7055億日圓市值實在是微不足道,隨時都有被收購的可能。東京股票交易所則表示,若Olympus未能於下周一限期前將上季業績公佈,就會對Olympus啟動除牌程序。
Olympus目前最為人熟悉的當然是相機業務,但原來其內窺鏡生產業務更巴閉,業界分析指該公司於全球內窺鏡市佔率達七成至八成。有指另一日本相機生產商賓得(Pentax)旗下的鏡片品牌Hoya、富士及美國醫護產品生產商強生都會是上述業務的潛在買家。
內窺鏡業務料爭崩頭
至於相機業務方面,里昂分析師指若今次單純是管治醜聞,其基本業務沒有重大變化的話,Olympus勢成為同業虎視眈眈的收購對象。雖然日本相機界現處於戰國時代,其中理光(Ricoh)剛收購賓得旗下影像業務,而Panasonic已擁有太量相近技術,至於藝康及佳能亦主力研發自己的新系統,但觸發另一場收購戰的機會仍然不少。
與此同時,Olympus事件亦引發了外界對日本企業管治問題的關注,雖然過往日本企業管理曾備受外界讚賞,但今次Olympus賬目醜聞與80年代日本Tobashi財務造假案相似。當年Tobashi公司建立虛假賬戶名,轉移賬目掩蓋虧損投資。有日本銀行經濟師指,機構投資者現時將會遠離日本市場,直至事件被確定是個別事件為止,因為投資者都相信「市場出現一隻曱甴,隨時會有更多被發現」。值得一提是日本野村控股近日亦下跌逾一成,有傳聞指野村牽涉入Olympus賬目醜聞之中,不過野村已對此公開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