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為重新推行填海造地,明天展開第一階段公眾諮詢,但只會徵詢公眾對維港以外區域填海準則的意見,暫無選址,預計若有共識,最快2019年可完工。有環保團體指若日後選址東涌和龍鼓灘,填海會引發生態大災難。政府應先嘗試其他方法,例如購回新界放置貨櫃及車輛的空地作發展更佳。記者:梁德倫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要開拓土地資源成為政府土地儲備,包括考慮在維港以外地方填海。發展局明天開始公眾諮詢,首階段會徵詢公眾對在維港以外地方填海,以及對岩洞發展的意向,首階段諮詢期至明年2月前為止。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今次諮詢有別於過往,不會討論政府屬意那些填海區域,只會詢問公眾是否贊成填海開拓土地資源放入土地儲備及準則,並徵詢公眾是否認同填海後土地建屋滿足公眾需要等。倘若市民持正面態度,當局才會於明年中公佈選址,展開第二階段諮詢。
消息透露,政府過往曾考慮過的填海選址,包括屯門27區、龍鼓灘、白石角、青衣西南、大嶼山欣澳、竹篙灣,另正規劃研究中的東涌新市鎮擴展區。消息人士承認,港人對填海議題極為敏感,而且上述的選址也可能面對不同問題,例如青衣西南過去曾考慮填海作貨櫃碼頭,若改為政府土地儲備建屋需重新規劃研究等。
但當局認為,本港過去曾依賴填海土地供應住屋及商業土地,近年填海技術已有進步,人口在可見未來急增,有必要重新考慮填海供應新土地。消息人士也指,收回私人土地、農地發展,要重新規劃土地用途,也會引起爭議。
倡公帑購私人土地作儲備
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表明反對再填海,他指從近年土地拍賣後所建的住宅可見,地產商只會選擇興建豪宅滿足內地人需求,「香港永遠都滿足唔到內地咁多人嘅需求」,認為在政策上限制需求更有效。
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指,當局在諮詢期間不肯公佈填海選址做法不恰當,「你問人家無地起屋填海好唔好,實好多人話好㗎」。他指,不少填海選址都對附近生態會造成影響,例如龍鼓灘是在中華白海豚活動水域旁邊,東涌填海會令本港僅有的自然生態河口東涌河消失,造成生態大災難。新界有不少私人擁有的空置土地用來放置貨櫃雜物,其實可考慮用公帑購買作土地儲備之一,「唔好捨易取難淨係諗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