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向學資處舉債持續進修或成無低深潭,去年有1.3萬人拖欠共2億元貸款。學資處計劃由下周一至明年2月底,展開第二輪免入息貸款計劃改善建議措施,提出10招減輕貸款人負擔措施,包括減息及延長還款期至15年,同時嚴打走數,擬向信貸資料機構提供債仔不良信貸紀錄。 記者:彭美芳
學資處現時的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用作支援學生升學進修,分三種資格,包括全日制政府資助課程的大學生、自資大專生及持續進修的成年人。學資處數字顯示,單是2010/11學年,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有1.3萬人拖欠還款,其中72%是在職人士,總還款額高達6.5億元,預計需撇賬約5,000萬元。
學資處提交給立法會的文件顯示,去年3月首輪諮詢後,收到600份意見書,並擬定10大措施再作第二輪諮詢。新建議分三部份,包括四招減輕還款負擔,減去1.5%風險利率,令還款利率(現時約3.174%)減少一半,也延長10年還款期限至15年,15年也不足夠還可以申請免息延長兩年,以及每季還款改為每月還款,縮小還款額。
主動向信貸資料機構發放訊息
第二大類措施用作限制過度借貸,包括貸款只限學費,取消以往學習開支及生活費貸款,又訂下每人限借30萬元,而持續進修的成年學生必須選讀經評審課程,取消以往「讀乜都得」的自由度,又取消自資大專生的25歲年齡限制,增加可受惠的成年學生。
學資處又建議,會主動向信貸資料機構發放債仔的負面信貸資料,有可能令債仔信譽受影響,又會主動審查30歲以上申請免入息審查貸款的學生,查核其過往借貸紀錄,若有負債纍纍前科,不會借給申請人。
政府發言人表示,以一個學生由入讀副學士至學士畢業,約5、6年時間,30萬元足夠應付學費,故把定額限於30萬元,而過往有學生借取90至110多萬元修讀EMBA(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上學年約有100宗,希望大減借款額,改善呆壞賬問題。教育界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表示,贊成取消風險利率,但他堅持學資處不應計算修讀年期的年息,「學生未有薪酬,但計算利息,只係利叠利,有錢還已經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