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昨晨一覺醒來,18區區議會幾近「一片紅」。灣仔、油尖旺、北區等15區,建制黨派區議員人數都超出泛民黨派。全港僅得南區、深水埗和葵青表面上未「淪陷」。民建聯橫掃136席,佔全港三分一議席;工聯會首次派出48人參選,29人報捷。建制派精心部署選戰,加上利用外傭居權訴訟攻擊泛民主派而大勝。泛民形容區議會民主正式步入寒冬。
記者:雷子樂、陳雪玲
泛民明星紛紛落馬,建制派成為大贏家。民建聯派出182人參選,取得136席,較上屆增加21席,36人是自動當選。他們的總當選率是72.7%,總得票數是28萬張,得票率是52.7%。
票王是北區的劉國勳,有4,791票。4名出戰區選的立法會議員劉江華、李慧琼、葉國謙、黃容根全部當選。工聯會首次派出48人參選,5人自動當選,共29人得勝,當中18人同時是民建聯成員。
怕「鐘擺效應」不高調慶祝
埋單計數,民建聯、工聯會、自由黨、新民黨等建制派成功壟斷大部份區議會議席。18區當中,若不計報稱獨立的議員,僅得南區、深水埗和葵青是泛民黨派議員數目多於建制黨派。
全港15區議會都被染紅,灣仔區徹底淪陷,泛民黨派一席不保。油尖旺區議會內,民主黨涂謹申就是泛民唯一血脈。北區及離島區同樣只得一位泛民議員,分別為民主黨羅世恩及公民黨容詠嫦。
建制派成功奪權。民建聯主席譚耀宗不欲高調慶祝,怕有「鐘擺效應」,令選票在明年立法會選舉回流給泛民。
譚耀宗承認選舉報捷有天時、地利及人和:地區上有不滿議會暴力的聲音,加上外傭居權及港珠澳大橋訴訟,有不少選民都向他們反映不滿泛民。
聘人駐區內「放長線釣選民」
有泛民中人分析,今次幾乎被建制派一鋪清枱,因對家早在兩年前已精心部署。「佢哋會針對一啲泛民做咗兩、三屆嘅區去打,因為睇中選民有求變心態。」建制派其後會再精心揀卒,例如當區的泛民區議員若是「中坑」,建制派就派少女出戰,「總之就『格食格』」。
建制派揀卒後,會發月薪聘他們在區內工作一至兩年才參選,實行「放長線釣選民」,這種以強勁資源培育新人的方法,困乏的泛民只能羡慕。
有泛民人士指,選民心態確是有變。以往泛民的地區工作一般是處理投訴、搞論壇,但街坊近年期望區議員要日日留在區內,「總之就要成日見到你,一旦有投訴就可以搵到你。泛民成員多數有其他正職,呢一點確較難做到」。
公民黨:政府將借區會過橋
公民黨主席陳家洛坦言,經過今次區議會選舉後,泛民主派在區議會已經失守,「政府日後將會經常借區議會過橋,有乜嘢政府自己想推、最殘害我哋人權自由嘅政策,都會借區議會挾令立法會,民主派日後將更難撥亂反正,區議會民主步入寒冬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