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來勢洶洶,除了《那些年》及《賽德克.巴萊》,中間還夾了這部《星空》,幾米原著,主角是兩個歲少男少女。前面那兩部收了過十億新台幣,還未取得大陸通行證,但《星空》由華誼兄弟投資,劇本過晒關,難得仍保持台灣節奏及口味。據導演林書宇說,幾米看時哭了幾次,大讚「電影已超越了原作」。
記者:何兆彬
訪問攝影:陳盛臣
場地:美麗華酒店
故事簡介:14歲少女小美(徐嬌)認識了轉校生小傑(林暉閔)。小美的父母關係陷入僵局,小美懷念小時候和爺爺一起在山上的生活,以及湖上星空。二人決定逃離城市,跑到爺爺山中的小屋。
繪本電影對照
幾米欽點導演
08年林書宇處男作《九降風》在台灣上映,頗獲好評,在香港也上映過。三年之後,他帶着新作《星空》來港,這次重點之一,是此為幾米原著,而原來,是幾米欽定由他執導。
「兩三年前,幾米看過我的《九降風》,他很喜歡,送了我一本《星空》,但沒說要拍成電影,結果大家成了好朋友。一年後,他來電說想要把它拍成電影,問我有沒有興趣。當初我有一股衝動,我看書的時候很感動,但我從來沒有改編過。」幾米的電影之前拍過兩次,都由香港導演執導,《向左走向右走》由杜琪峯×韋家輝合作,《地下鐵》由馬偉豪執導,「這次很多人想跟他買《星空》,但他不答應,他想留給台灣的電影公司,但一直沒有人接觸他,不知道為甚麼,香港會做但台灣不會做?」也許港人識貨呢,「真的有可能!」林書宇說作品會反映一個人的功力,而《九降風》後一直沒感覺到自己有很大的成長,「於是這三年我又去拍MV,去練習影像及美術,又回去當副導,其中一部是《艋舺》。我想練功,提升自己。」準備好,機會也來了,「差不多的時候,幾米老師的電話就來了。」
14歲少男少女擔旗
拍《九降風》用了九個新人,但這次主角有徐嬌,演她父母的是劉若英、庾澄慶,爺爺是曾江,還有桂綸鎂客串助陣,陣容強得多了,「一開始也想找兩個新人,我們一直往學校跑,找帥哥美女,發現14歲的女生,沒有演出經驗,實在撐不起整部電影!電影是圍繞這小女孩走,她要夠魅力,要有明星特質!看了一輪,就確定找徐嬌。」男角是新人林暉閔,「確定了用徐嬌,我就決定男角一定要找台灣男生,他真的是萬中選一呀!那天他在街上買鍋貼酸辣湯,就被我們看中了。」戲中林暉閔內向少說話,真實的他卻開朗得多,初聊有點害羞,談下去就有股蠢蠢欲動的勁。起初問他演出訓練,他給你官式答案:「訓練課程很好玩,導演先叫我做腹式呼吸……最後對住一個無形東西演戲。」撩吓佢玩,就開始想爆料:「那一次,他丟我在房間……他(指導演)只給我一包衞生紙。」講甚麼?小男孩講話總是沒前沒後,導演即場自爆:「排感情戲時,副導和他關在房間裏,副導演他爸爸,有家暴傾向,一直推他罵他,然後他就要情緒崩潰了。」徐嬌如何?「她很厲害,導演一叫Action,她感情馬上就到。」兩個少年男女聊得來嗎?「她會告訴我拍《長江7號》、拍《未來警察》的故事,我又告訴她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她沒有給我明星的感覺,她只是像比我大一個月的……」導演篤爆:「他們這個年紀,大一個月很在意哦!」
品味跟觀眾接近
《星空》找來華誼兄弟投資,亦即是一部合作片,「陳國富看到劇本就問我:你這個案子要不要進內地?我說,進內地要不要改任何東西?他說不用,你這故事根本不會有任何問題,況且女主角又用了徐嬌。合拍片的好處是甚麼?就是你預算可以增加,特效都可以增加,譬如說結局拍巴黎,我們就真的去巴黎拍了。我曾經跟陳國富說,如果合拍片會害了這故事,要我改成說徐嬌是由大陸來上課的女生,那我就不要了。我找徐嬌不是因為她有內地市場,而是因為她是個好演員。」
08年《九降風》總投資1,300萬新台幣,《星空》投資金額林書宇說自己也不清楚,「我看報道,有人說8,500萬新台幣,有人說1億1千萬。」心中沒有實數,可以想像,他的預算都很鬆了。窮人一定知道自己一個月花多少錢的,但有錢人一定答你我不知道。「除了拿我的導演費跟編劇費,其他的錢我都未有經手。我是個蠻實際的人,你給我多少錢,我就在裏面做到最好。如果預算是三千萬,我就直接把特技都砍掉了。」
這兩年台灣片的氣勢突然回來了,改變的關鍵在哪裏?「是我們這些年輕導演有機會了吧,開始有人願意去投資,而我們是準備好了。我在電影圈已經十年了,我沒有鬼混,我一直準備要拍好看的電影。剛好,我們這些三四十歲的導演,覺得好看的東西,觀眾也覺得好看,我們的品味跟觀眾比較接近──而我不是刻意在拍給觀眾,如果魏德聖真的要拍給觀眾,整部片就不會用賽德克文啦!」
拿命去拍商業片
他歸納台灣經驗,「你看這些電影,像《星空》、《那些年》、《賽德克》、《翻滾吧阿信》,電影類型都不一樣,但有一個共同性,就是它們非常誠懇。《星空》是我第二部,《賽德克》是魏德聖第二部,《那些年》是九把刀第一部,我們都是拿命來拍的!有趣的是,要拍商業片,誰會拿命去拍,因為大家都把商業片當成賺錢……」
試映前,記者看到由華誼兄弟投資,有點戒心,擔心也許電影的節奏口味要遷就大陸,但很神奇地,《星空》毫不着急,節奏緩慢地建立情緒,導演覺得內地/香港觀眾,品味跟台灣有不一樣嗎?「老實說,我不知道耶。九把刀的電影在香港大賣,會不會是因為沒有誠意的大片太多了!但觀眾想要一些新的東西,而這個時機到了。」林書宇說,荷李活八成是爛片,但「偶爾也會看到令我非常感動的!《Inception》、《阿凡達》、《新星空奇遇記》,他們這麼有誠意拍商業片,我很欣慰!」台灣電影工業準備好了沒?「還沒有,還差很多,差人才,差制度,差演員,最差的是我們才剛開始摸索商業一點的電影。我們都還在學。」不少影評人批評港產片因為遷就內地口味,漸漸失去自己,剛開始拍合拍片的林書宇說:「如果有些片子現在不能拍,我寧可先放着,過五年,等內地的分級制度出來了,審查會比較輕鬆(按:內地電影仍沒有分級制)。」
再過五年,會是台灣片的天下嗎?還是港片的誠懇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