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夢遊3D》感謝弗洛伊德

蘋影話:《夢遊3D》感謝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學說是否正確不重要,而是他那套潛意識的系統,或者各性慾期的理論,在二十世紀至今成了藝術和流行文化的熱門題材,童年陰影、人格分裂等電影和文學作品多到數之不盡。我們在人生中,最主要是童年受到的某些殘酷虐待,因為我們不願意面對,而將這些痛苦壓下來,放到潛意識的地方,徹底忘記了。但潛意識不時會跑出來打擾我們,最重要的啟示來自夢境。
《夢遊3D》內的李心潔就是因為不願面對女兒被綁架和撕票,將這份痛楚擠壓到潛意識的層面,最後以夢遊的方式來展露這份困擾。以現代的術語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整部電影詭異和恐怖的氣氛便來自這個夢遊涉及另一單小童被綁架撕票的案件,於是受到警方的追查。彭順在這方面的氣氛營造真是手到拿來,電影的問題倒不是這個,而是沒有將弗洛伊德的理論推到最盡,於是劇情便顯得單薄。李心潔不斷夢遊到一個森林挖掘屍體,但很奇怪的是李心潔的角色如果是潛意識的補償機制,那麼她只是挖掘而沒有將屍體處理,便是一種慾求不滿,而這不滿也影響了劇情。
撰文:張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