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熱潮在港已持續數月,隨着通街都是「那些年,我們乜乜乜」後,希望這個氾濫的熱潮,已到水尾;自問不是潮人,昨日才入場看《那些年》,也讓我抽抽水,食水尾。
記得早前陪好友潮人畢傑,到書店入手《那些年》小說,我即問:「睇完借我?」傑爺亦爽快:「好!」事隔數周、小弟再問,得到答覆是:「借咗畀人。」肯定借給美女,講真,堅嬲。
言歸正傳。壹傳媒大樓天台有個籃球場,上周三我與數名波友上去打波兼踢波,我大腳一抽,皮球越過鐵絲網,飛走了!在對不起物主、財經版「唐牛」之餘,我憶起《足球小將》一幕,戴志偉在山上大腳一抽,皮球被山下的林源三接住。
那些年,那些踢足球的男生,誰不是《足球小將》「粉絲」?每日放學趕回家看電視,那管戴志偉每次帶波過半場都要半個鐘,依然看得津津有味。那些年,屋村足球場少、籃球場多,我們多在籃球場踢足球,間中到維園挑戰各路英雄;那時候,維園及大部份足球場仍是石屎「爛地」,落地「見紅」。那時候,鬥波只會「跟隊」,「揸場紙」是懦夫;不需任何裝備,一腔熱血、一雙「白飯魚」,無懼任何對手。
這些年,踢波已無關勝負,但熱情依舊;一切都講究了,石地不能踢,冇場紙不能踢,冇波砵波衫更不能踢。這些年,青春不再,但每次落場,總能喚醒心中熱血;「青春是一場大雨。即使感冒了,還盼望回頭再淋它一次」,我在場上,正是要奪回青春,那管只是一瞬,一點一滴,也是好的。
列紅塵
周一.列紅塵
周二.仙道彬
周三.守丹
周四.視而不見
周五.丘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