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踢爆中資業績糖衣陷阱

投資導航:踢爆中資業績糖衣陷阱

上周港股Chok到飛起,不過中資股表現一枝獨秀,皆因憧憬阿爺放水,加上第三季業績整體對辦,刺激內銀、內險及資源等板塊集體炒上。不過,有云「魔鬼在細節中」,據本報統計的49家中資股業績,有33間純利錄得按季倒退,比率高達67%,可見盈利表面風光,背後卻暗藏殺機。參考往績,中央放鬆銀根(減息或下調存款準備金)亦只能令市場短暫亢奮,但實體經濟唔掂,往後股市多數無運行。散戶追貨,小心正中業績「糖衣陷阱」!

內銀股
增長動力弱 信貸恐惡化

內銀股第三季盈利,按年計普遍錄得三至四成升幅,民行(1988)更高達八成,表面看似亮麗,但如以按季比較,只有建行(939)、農行(1288)及信行(998)能保持增長,其餘清一色倒退,反映增長動力有減弱迹象。
與此同時,早前鬧得熱烘烘的資金斷鏈問題仍未解決,地方融資平台隨時爆煲,在環環相扣情況下,不排除靠借貸度日的內房及中小企賴債,內銀股末季業績危機四伏,投資者不宜盲目追捧。

中行持近千億歐債

集中睇四大內銀第三季業績,賺錢最強的工行(1398),按季盈利減少2.3%,未能保持第二季按季增長的勢頭,不良貸款餘額及比率「雙降」速度,更越見減慢;中行(3988)方面,除按季盈利大減一成,資本充足率下跌外,更首次披露持有近千億元歐債。
建行及農行按季盈利雖有增長,但睇清盤數;建行不良貸款餘額按季竟增加12.25億元人民幣,反映貸款質素急劇惡化;農行資本比率,不但在四大內銀敬陪末席,資本充足比率更出現倒退。農行隨時要減息強化資本,食息一族要留意。

內房股
劈價潮爆發銷售難達標

旨意「金九銀十」食糊的內房,如意算盤最終落空,部份發展商面對現實劈價促銷,降價浪潮一觸即發。即使銷售步伐對辦的內房,亦面對價量齊跌的前景,難言全年可交出亮麗業績。觀乎部份內房股近日已由低位反彈一定幅度,投資者高追要留神。
截至9月底止的銷售數據,絕大部份內房企業距離今年目標仍然遙遠,富力(2777)及綠城(3900)近月削減兩成銷售目標後,至今銷售額佔全年目標僅67%,須在最後一季做出逾百億元銷售才可達標,惟在信貸緊張及限價限購下,機會渺茫。龍頭房企亦自身難保,當中雅居樂(3383)現僅達標六成。成績較標青僅恒大(3333)及中國海外(688),前者首3季已達標,後者已完成九成銷售。

散戶高追風險大

里昂發表報告指,雖然內地上月整體城市房屋銷量有回升趨勢,但在國慶黃金周慘淡收場,估計房企上月銷售普遍錄得按月倒退,且在中海、龍湖(960)等發展商早已割價促銷下,預料劈價戰即將爆發。
股價方面,今年遭市場狂「質」的內房股近日隨大市由10月初低位反彈,累積彈幅三成至六成,尤以雅居樂升逾66%最勁。不過,買盤能否繼續支撐仍存變數,投資者高追要留意風險。

航運資源股
經濟前景差 勢窒礙需求

中資股第三季業績中,航運及資源股令市場最為失望。歐美經濟不景,市場對航運及資源需求回落,是兩類股份業績不濟的主原。歐債危機困擾區內經濟,歐央行上周突然減息,凸顯該地區經濟下行風險;美國方面,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上周強調,美國經濟下滑風險存在,必要時會再採取行動刺激經濟。
種種迹象均顯示,歐美兩大經濟體出現衰退風險機會增加,即是說,市場對航運、資源的需求短期難有起色。以基本因素分析,兩類股份第四季及明年初的業績難寄厚望。

中集上季虧損擴大

先睇航運股業績,連第三季傳統旺季亦全無起色,敗象顯現,中海集運(2866)首三季業績均見紅,虧損幅度按季見擴大迹象。即使仍有錢賺的中國遠洋(1919)及中海發展(1138)情況亦好不了多少,按季業績出現倒退現象,前者由首季賺1.09億元(人民幣.下同),第三季降至9400萬元;後者更由首季賺3.83億元跌至只有1.31億元。
資源股首三季業績則表現風光,卻暗藏隱憂,以江西銅(358)、馬鋼(323)及鞍鋼(347)等龍頭股為例,第三季業績較次季大幅倒退。

經濟前景陰霾重重,散戶追貨需小心中伏。 資料圖片

集裝箱股勿沾手

康宏證券及資產管理董事黃敏碩
「航運股頭三季差不多方向已定,唔相信第四季突然會有強勁反彈,另外就是延續性的問題,波羅的海指數近期下跌,歐洲貨櫃吞吐量應仍有下調空間,加上還有很多新船下水,集裝箱股影響較深;乾散貨則較好,因為內地始終有儲油儲煤情況。」

業績滯後信唔過

靈獅控股主席黃偉康
「不要輕視內銀有冇揸歐債,有啲會公佈揸咗債券,但冇公佈細節,所以唔可以單純認為季度業績靚就代表全年業績靚。內房股要等售樓紙出才可入賬,可能有6至9個月滯後,業績好可能係假象,第三季狀況可能要到明年第二季才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