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論衡:泰國洪災加劇通脹

德智論衡:泰國洪災加劇通脹

泰國面臨50年來最嚴重水災,全國72省中56省均受到衝擊,其中26個省的災情較為嚴重。洪峯早前已到達曼谷,並造成市內多處地方及經濟活動癱瘓。
今次洪災對泰國造成的經濟影響,主要層面在於製造生產、旅遊以及農業出口等。初步估計洪災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影響約1%至1.7%。曼谷一直為泰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主要部份。阿猶他雅省(Ayutthaya)的工業園受到水災嚴重影響。包括部份日資車廠在內的工廠必須停產,根據估計,部份工廠最少在6星期後才可恢復生產。至於旅遊業,估計相關收入會減少10%至30%。
銀行方面,資產質素應會惡化,因為借款人的還款能力或會受災情影響。農業僅佔國內生產總值約8%,但僱用約38%的勞動力,因此,災害對貧窮及鄉郊地區的影響可能頗嚴重。

日商供應鏈受干擾

泰國在全球稻米生產及供應鏈上佔據重要位置,因此洪水對泰國以外的地區及全球經濟可能有嚴重影響。由於估計至少10%的稻米生產會受影響,食品價格上漲可能加劇。由於泰國是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亞洲的整體通脹在未來數月或會上升。
另一方面,受到嚴重影響的日本公司,將會是汽車、數碼相機及硬盤製造商。何時恢復生產是未知之數,普遍估計是在1至2個月後才可開始生產。除了直接受水災影響的公司外,不少行業的供應鏈可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擾,潛在影響或較大。
由於日本公司在泰國的生產活動較多,水災對韓國公司較有利,韓國公司可能會投放更多資源於越南及印尼的境外生產活動。與今年初日本地震後生產活動轉移往韓國相似,生產活動可能再次從日本轉移往韓國。可得益的行業包括汽車、科技及橡膠業公司。
在策略部署上,新當選的泰國總理,將會致力減輕人民及公司所面對的財務困難,嘗試實施政策、解決危機處理行動緩慢、失信於民的問題。儘管如此,無論政府推出甚麼政策,政府仍然可能會失卻民眾的信心,平添政治不穩定因素。由於經濟增長的預測向下調整,泰國央行可能提早放鬆銀根。在泰國投資組合策略方面,可減少投資銀行,改為投資建築材料公司。地區投資組合方面,可注意可能受到不利影響的日本持倉,而個別可望受惠的韓國公司應繼續被看好。雖然短期的經濟損害可能較嚴重,但泰國經濟可渡過難關,恢復有益及健康的增長。

德盛安聯資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