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於本周三公佈第三季業績的滙控(005),市場未敢看好其表現,預計其稅前盈利57.02億美元,按季跌13.19%,按年則有61.77%升幅。有專家指,滙控受上季歐債危機拖累,加上香港的淨息差持續收窄,滙控季績難望有驚喜。
短期不宜撈貨博反彈
據彭博資訊的綜合預測數字,7至9月的第三季度,預期滙控稅前盈利將錄按季倒退。訊匯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表示,去季受歐債問題拖累股市表現,亦令市場人心惶惶,而滙控在歐洲區內隨時有大額撥備減值,加上本港銀行業息差持續收窄,故他預期滙控上季業績表現不會太好。他指出,雖然滙控股價已由年初90元高位大跌,惟滙控業務繁多,故有較多不明朗因素,加上近兩周其股價已有所反彈,故短期內不宜博滙控績佳而買股。
此外,上周G20公佈29家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SIFI),滙控理所當然地上榜,幸其影響應該相對較細。路透社引述消息稱,以滙控的規模和業務複雜性計算,該行需要符合巴塞爾新資本要求的7%核心資本充足比率外,亦要有額外2.5%的資本要求;換言之,滙控的核心資本充足比率將須達9.5%。截至6月底止,滙控核心資本充足比率10.8%,已高於相關要求。
另一上榜的中行(3988),則預期要有1%的額外資本,即核心資本要達8%水平;以中行截至第三季止的9.92%核心資本水平計,問題也應不大。在新資本要求下,SIFI將需要有額外的1%至2.5%資本充足率,最巨型的銀行則要有3%額外資本,惟現階段暫不會應用。
受影響較大的可能是美國銀行(BankofAmerica),其截至9月底止的核心資本比率僅8.65%,路透社引述消息估計,美銀將需要有2%額外資本要求,即美銀要有9%核心資本比率始能過關,故美銀隨時要再大手沽售建行(939)股份集資。沈振盈認為,美銀現手持建行股份已不夠以往多,即使美銀要出貨,他亦有信心市場有足夠能力承接,故投資者不用太擔心美銀受SIFI影響會拖累建行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