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以往心雄 海嘯時遭重創阿信屋只想守本業

老闆以往心雄 海嘯時遭重創
阿信屋只想守本業

人物專訪
「759阿信屋」因定價太低被供應商停止供應可樂,市民發起「罷飲可樂大行動」支持這間賣平貨的零售店,老闆林偉駿頓時變成網絡大紅人,他坦言沒想過報章和網絡的力量這麼強大,「其實我唔係撩事鬥非,只係想安守本業。」記者:陳新政

林偉駿另一身份,就是經營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線圈及電容器等電子零件的CEC國際(759)主席,CEC上市時,林偉駿雄心萬丈,他在招股書上曾說過公司業務每年要保持10%增長,公司的確每年都在擴充,生意額最高峯時曾接近10億元,可惜08年一個金融海嘯,像一盆冷水照頭淋,他要大刀闊斧裁員3000人,才能保住公司,令餘下5000人繼續有飯吃。此打擊太大,更令他不再冒險,「守住本業就算,夾硬谷起冇意思,唔想經濟一差又裁員。」
現年52歲的林偉駿不再攻只願守,與他近40年開廠經驗有密切關係。林偉駿白手興家,13歲小學畢業後入工廠打工,21歲被人游說下,自己開始接生意來做,每張定單幾千至一萬元,「80年代香港好難請人,人工成600蚊一個月,大陸只係70蚊,每日就坐漁船運貨返大陸加工,再運返嚟賣,慢慢咁做落去。」

自己並非做爛市

生意開始做大,林偉駿膽粗粗拿着3萬元走上中山開廠,專造線圈等零件,但當時已有很多大廠對手,要生存只能鬥平賣,「人哋賣3個半,我就賣平1蚊,結果被行家投訴破壞行規。不過對方只有兩種方法,一係打低你,一係同你合作。」結果大廠TOKO做了CEC國際股東。林偉駿認為自己並非做爛市,公司貨品有質素才有市場,諸如SONY及CANON等大牌子,都是他的客仔。
不過,現實世界除了有實力亦要照顧江湖地位,CEC國際在線圈界仍然是小角色,SONY及CANON的貨源仍要依靠其他大公司,為令每位供貨者安心,他們要靜雞雞問CEC國際要貨,「佢哋(SONY及CANON)唔會得罪大廠,但一直都背後向我攞好多貨,證明我啲貨有質素!」08年一個金融海嘯,險些淹沒這位小廠家,林偉駿憶述時,仍嘆指「打擊實在太大,好彩當時公司冇乜借貸,冇夾硬谷大市場。呢次教訓我,做嘢冇得充大頭鬼。」
經過慘痛教訓,林偉駿變得更加審慎,廠房有空餘產能都不敢用盡,「而家每年有6、7億元生意就夠。」他指工廠越來越難撈,內地工資明年又加20%,毛利不斷受壓,只能自行研發技術,控制成本。他坦言以員工第一,股東反而只是其次,「其實間公司有冧巴,好似冇冧巴咁,上市公司做到咁都幾慘,但我唔想再冒險,要保住班夥計嘅飯碗。」
良心老闆難做,大陸生意更難做,林偉駿指自己不擅交際,沒想過打入內地龐大市場,淨係應酬都頂唔順。
林偉駿與本港不少廠佬一樣,將閒錢投資地產,在CEC國際年報中,不難發現其手持住宅與工廈物業,林偉駿只簡單說,是投資而已,不過,今後不會再買住宅。至於公司大本營興運工業大廈(現已持有六成業權),「只會買多啲觀塘棟大廈業權嚟自用。」

明年7月殺入屋邨

林偉駿坦言「759阿信屋」是他最後的投資,「中山東鳳鎮廠房塊地有無敵海景,政府經常叫我起樓,但我唔會掂其他生意啦。」的確,由於「759阿信屋」只成立15個月,未夠2年資格做房協租客,到明年7月,「759阿信屋」勢要殺入屋邨,到時林偉駿有排忙。

林偉駿小檔案

‧CEC國際主席、董事總經理及執行董事
‧13歲小學畢業後開始入工廠打工
‧21歲在中山開廠,並創立CEC國際
‧去年7月創辦連鎖零售食品店「759阿信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