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員海外受訓 設訓練中心青山醫院「抗暴」有法

派員海外受訓 設訓練中心
青山醫院「抗暴」有法

【本報訊】部份病人或因情緒失控而出現暴力行為,青山醫院逾十年前已率先派員到外國受訓學習處理暴力行為,並設立全東南亞首個處理暴力行為訓練中心。中心至今除了培訓院內職員,亦會向公營機構及非牟利團體傳授相關談判及控制與搏束技巧。 記者:郭慧嫻

青山醫院精神科資深護師兼控制與搏束技巧訓練小組教練李潤生表示,該院設立處理暴力行為訓練中心之後,有系統及專業地向醫護人員教授相關的言語、心理學導向及肢體技巧。他說院內偶然會出現暴力行為,但八成紛爭來自言語衝突,例如曾有病人以侮辱性言語向他「指住嚟鬧」,他認為醫護人員處理暴力行為時,須先學懂調解自身情緒,再輔以言語及肢體技巧面對及處理衝突。
訓練包括三小時理論、一日脫身法及三至四日控制與約束技巧訓練。李潤生說,若病人突然大力握住醫護人員,醫護人員能透過槓桿原理、側身和轉身等脫身技巧,在保護病人及職員安全下從緊握的手掙脫出來。此外,職員可有技巧地回應對方,如「睇見你好嬲,係咪有嘢激嬲咗你?」或「我聽得出你平時唔係用咁嘅語氣講嘢」等,從關注對方感受或反映對方行為等方法,化解語言衝突。

青山醫院昨舉行開放日,展出該院歷年文物,增加公眾對該院認識。 黃賢創攝

醫院內的藝術工作室,展出畫作。

50周年開放日揭面紗

該訓練中心除培訓青山職員,亦會向護理學系學生、與精神病相關的非牟利團體,甚至社會福利署等公營機構提供處理暴力行為培訓。
青山醫院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精神科專科醫院,為慶祝成立50周年,院方昨日舉行醫院開放日,讓公眾增加認識。從未參觀或接觸精神科服務的郭小姐因好奇而到醫院參觀,她說印象中以為青山以鐵絲網圍着,現實中原來環境優美,感覺與想像中很不同。特地從沙田到醫院參觀的趙小姐稱,過往對該院印象負面,感覺似懲罰病人,參觀後發現院方在設施及醫護培訓方面投放了不少資源,認為能對病人產生正面影響。

有參觀者指青山醫院環境優美,觀感與想像中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