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學界就醫院管理局引入海外醫生的爭拗停不了。醫管局負責審視海外醫生申請的小組成員、兼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梁憲孫在電台節目上承認,當局引入海外醫生非解決人手不足的治本方法,但可解燃眉之急。
梁憲孫續稱,當局須改善醫護人員工作環境,如人手分配及平均工作量挽留人手,同時吸引私家醫生返公院兼職。他理解醫生組織擔心海外醫生質素,強調海外醫生與本地醫生一樣,須在資深醫生督導下工作,確保質素,小組將嚴格遴選。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稱,公院急症室及部份專科輪候時間過長,令病人苦等,同意暫引入海外醫生紓緩。惟當局長遠應檢討資源調配,滿足各聯網人手需求。他又相信醫委會成員以專業角度審批海外醫生資格。
業界憂質素無保證
立法會醫學界議員梁家騮直指問題癥結為各聯網資源分配不均和管理不善,令輪候時間延長,也導致部份醫生工作量爆煲。當局若拒改善現有制度,即使請海外醫生也無法為人手流失止血。
至於海外醫生水準引起疑慮,梁說醫管局引入英聯邦地區海外醫生,只靠醫務委員會成員審批,毋須通過執業試,缺乏客觀評審準則。反對引入海外醫生的醫學會會長蔡堅稱英聯邦地區醫生不等同有質素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