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印尼餐廳三兄弟在2003年沙士爆發時放棄自己事業,為生意跌至每日不足500元的祖業打拼,更將舊店變身成型格食肆,吸引潮人明星光臨;但最為人樂道是三人同屬「靚仔」,更穿起西裝當生招牌。
近年經營更多分店
香港的印尼餐廳門面幾乎一樣,都是將糕點櫃放玻璃門前,餐牌也類似,「抄我哋㗎,有啲連餐牌錯字都抄埋。」Hudson說,父母開業的「印尼餐廳」幾乎是本港首間印尼菜館,「總算養大我哋」,但至沙士爆發,生意一落千丈,澳洲留學後已出身的三兄弟本欲叫年邁父母退休,「但佢哋唔想放棄間舖。」
從事網站設計的Hudson,遂與任室內設計的雙胞胎弟弟Alexander及Alfred,把餐廳摃起來。三人首先發揮專長,將舊舖全面翻新,糕點櫃變型格招牌,店內殘舊膠板牆身全部拆去,再配簡約新潮吊燈,及型格水泥地面:「菜式經過改良但保留特色,我哋嘅沙嗲好多肉汁,好多人食過翻尋味。」他更在招牌上加上IR1968,表示是1968年已開業的印尼餐廳(IndonesianRestaurant)。
改革終吸引傳媒報道,三兄弟肖像越登越大張,三人索性「出賣色相」穿西裝招呼客人,更拍攝電視烹飪節目,近年經營更多分店後才退居幕後。Hudson個多月來走遍港島找舖位,頭髮亂了,有點憔悴,看來要待中環新店開業才可重振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