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區議會投票日,從選前反應來看,泛民形勢絕不樂觀。6:4黃金比例不僅無法維持,而且上屆席位也怕保不住。但明天也是考驗香港市民能否堅持固有價值觀的時刻。在泛民內訌、建制派抹黑、政府力壓投票率的惡劣環境中,支持民主的選民是否仍不捨棄自己的理念,是對香港民主的嚴峻考驗。
經去年的五區公投、民主黨與中共妥協、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後,區議會選舉就成為民主派和保守派主戰場。因為:1,五個超級區議員須在這次區選中勝出從而取得參選立法會議員資格。超級區議員在全港不分區投票產生,因此他們必須是全港知名的星級政治人物,也因此,哪些星級人物會勝出會落敗也就成為誰會在五個超級區議員中跑出的關鍵。2,特首選舉委員會的組成,由800人增至1,200人,其中港九、新界兩個區議會產生的選舉委員,將從42人增至121人。而特首的提名資格,則從100人增至150人。也就是說,在建制派佔大多數的選舉委員會中,民主派要獲得150人提名,就必須力爭從區議會產生的選委席位。也許你覺得在小圈子選舉特首中,獲提名沒有意義,因為反正不會選上。但這種提名方式很可能沿用到2017年特首普選的提名中,那時候就會變成讓市民在兩個爛蘋果中選一個的假普選了。因此,這次區選實際上是影響到2017年特首普選是真普選還是假普選的關鍵。
然而,不是所有支持民主的市民都了解這次區選的重要性。選情不利泛民的因素甚多。首先是去年由公投到政改,引起泛民內訌,也使支持泛民的選民之間有很大爭議。部份市民不滿泛民中的激進派所為,部份市民不滿民主黨和民協與中共妥協,部份市民覺得泛民政團不成氣候,支持他們沒用,對香港民主有心灰意懶的心態。這些因素,對沒有組織性投票只依靠市民游離投票的泛民選情極不利。
事實上,特區政府和建制派也看到這種形勢,他們都有意要冷化選情,以壓低投票率,使建制派輕易地以鐵票取勝。建制派候選人多拒絕出席選舉論壇,避免炒熱選情;政府更改了約三成投票站,製造投票的不方便,比如,住山頂的要到山腳投票,住山腳的要到山頂投票;政府官員也不如過往呼籲市民投票。所有這些小動作,都為了保障低投票率的鐵票勝出。
更可恥的,是藉港珠澳大橋的司法覆核和外傭居港權事件,對公民黨抹黑。大部份不予深究的市民,也居然相信公民黨是延緩香港經濟發展和有可能造成數十萬外來人口的「幕後黑手」,以至連民主黨也要撇清關係,公民黨只解釋不可能造成數十萬人來港,而不敢旗幟鮮明地表示公民黨正正是要維護香港法治。事實上,香港大律師和法院,負有維護《基本法》賦予市民司法覆核的權利,賦予所有居港人士的權利,包括外來人士。如果我們因一時短視的利益,而放棄了我們的法律權利,香港就會成為與大陸相同的社會了。為了維護我們的法律權利,香港市民必須在這次投票中,向公民黨的候選人說「是」,向建制派候選人說「不」。
激進泛民在這次選舉中,向民主黨和民協狙擊,使這兩黨選情告急。兩黨去年捨棄公投並與中共妥協,確實使許多支持者難以接受。但向他們狙擊則是不顧大局的狹窄心理,是有利建制派的親痛仇快之舉。無論我們是否同意妥協的政改,畢竟已成事實。今天我們要做的事,是繼續支持反建制爭民主的泛民政黨,以表示我們在民主大原則下的現實與寬容。投白票是不足取的消極自殘行為。
香港民主正處於危急存亡之秋,它須要你以不怕挫折的堅定意志推動。
十八世紀美國作家F.艾姆斯(FisherHmes,1758-1808)說過:「君主政體猶如一艘航行順利的商船,但有時會有一位胡搞的船長把船駛向礁石中而令船沉海底。共和政體猶如一排竹筏,順水漂流,從不下沉。但竹筏上的人,腳總是要濕的。」
他說的君主政體,換成現代版,就是專權政治,他說的共和政體,就是民主。如果明天投票結果讓支持民主的市民失望。這沒有甚麼。不要氣餒。我們不坐舒適大船,寧在竹筏上越過急流險灘。民主是一條崎嶇路,是要不斷反省作出調整的路。不過,為防船長胡搞,這條路,我們一定要走下去。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