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資院校開辦的課程越來越多,但質素參差,政府決定加強監管,由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統一評核,八大院校的附屬自資院校所開辦的副學位課程,也會納入校外監督機制。不過,由於部份院校反對,當局擬不迫令八大院校與其自資院校分家,但會促使雙方的財務關係更具透明度。
八院校副學位將定期核證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去年12月向政府提交《展望香港高等教育體系》報告,就監管、國際化、撥款和質素保證等範疇,提出40項建議,行政會議上月進行討論,教育局昨向立法會交代政府的決定。
隨着專供副學位畢業生升讀的大學二年級學額由明年增加一倍,連同自資院校課程,政府預期到2015年,三分一適齡青年有機會修讀學士學位課程。
對於建議成立統一機構,統籌專上院校和課程的質素保證事宜,由於各院校有嚴重分歧,政府認為時機未成熟,但會加強校外評審。政府決定自資院校的質素保證,繼續由評審局負責,該局將視乎情況對全校或課科進行評核;八間受資助院校的附屬社區學院或自資部門開辦的副學位或以下程度課程,也改由評審局定期進行質素核證,不再由各院校自組的聯校質素檢討委員會負責。
教資會建議受資助院校與附屬的自資院校在三年內分家,未獲當局接納,政府只認同有關自資院校長遠應更獨立,惟名稱毋須剔除與大學的聯繫。但教資會將成立財務工作委員會,促使各院校公帑資助和自資部門之間的財務更透明,避免出現公帑資助情況。
教資會建議政府不再按人力需求,硬性規定學士一年級學額,獲政府局部接納,當局將保留限定醫護和教育專業的學額,其餘交由各資助院校按政府人力需求資料,自行釐定學額。
另外,城大校長郭位表示,現籌得2,500萬元,可在未來五年,每年資助200名學生到外國院校作交換生,目標是籌募5,000萬元,長遠希望設立有關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