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抗癌研究待援

中醫藥抗癌研究待援

癌症是當今人類的頭號殺手,更是香港所有疾病死亡率的首位,每年因癌症失去生命的港人逾萬。美國癌症協會2007年公佈過一份全球癌症調查報告顯示,估計當年有760萬人死於癌症,平均每日超過兩萬人。世界衞生組織(WHO)指出,到2020年全球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數可能增加一倍,即每日約4萬至5萬人。

過去幾十年,全球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金錢去研究和治療癌症,也曾認為如同人類曾成功地對付了結核病、肺炎等等,利用抗生素殺死致病細菌一樣來對抗癌症,發展了各種殺死癌細胞的方法,當前流行和必用的有手術切除腫瘤、電療燒死癌細胞、化療毒死癌細胞等。最常用的化療是抗癌的主力,全世界不斷出現各種化療新藥。以美國為首的各國癌症研究投入大量經費,有報道指美國政府自1971年以來,投入癌症研究的經費大約是2,000億美元(折合港幣15,600億元)。

主流治癌戰略失敗

美國總統尼克遜在1971年國情咨文中,用了約100個詞句建議開展深入的癌症研究,以尋求根治癌症方法。但是,不管怎樣努力和投入,現狀確不容樂觀。無論是進行多次手術(手術切除又長出腫瘤,再切除,再長出,再切…)又或更新化療藥、加大劑量、延長療程及使用不同配方,除少數療效有些升高外,整體而言癌症患者的遠期療效和五年生存率並沒明顯提高,對患者精神、肉體、家庭、經濟等,造成越來越多的痛苦和創傷!
國際癌症預防聯盟(CPC)、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2002年都已承認了這種失敗,並曾聲稱:「我們輸掉了這場戰爭。」
以上種種現實和現狀到目前仍是全世界治癌的主導和主流。明眼人和有心人,以及用心分析的專家,應該都能明確地看到,顯然在思路、觀念、計劃等方面都出了很大的錯誤!盡管如此,當前大多數的治療、研究方法、研究方向照舊,大量的經費仍然投放在這條看不見前景的路上。

中西合璧出現曙光

長久而沉重的事實說明了抗癌必須另闢新途,必須在醫學理念、觀點、方法等各方面採取更新和轉變,才能更客觀、更實際、更符合自然規律,及更有效地治療癌症。經過多年且大量的研究和臨床經驗,證明中醫藥以及中、西醫藥知識的相互結合和運用,是抗癌的曙光。
吳錦教授認為,中醫藥治療癌症的優勢和特點,有以下幾方面;在對癌症的研究中,也有以下觀點。吳教授經過多年且大量的研究和臨床治療,已明確顯示:
一、癌症腫瘤的迅速生長、惡化,以致很快就危及人生命的狀態,是可以控制的,腫瘤很快的生長和發展速度是可以緩解的,將惡性程度很高的癌症轉化為可控、可治的慢性病是可能的。
二、使腫瘤長期與人體共存,不危及生命是可行的。
三、腫瘤細胞是可逆的,惡性的癌細胞是可以逆轉為正常細胞的。
四、癌症是可治的,患癌不等於死亡。
五、腫瘤的轉移和擴散,使用新的理論和治療措施是可以控制的。
六、臨床治療的病例:
(1)有些癌症患者已被判死刑,只有數周、數月的生命,但經吳教授的中醫藥治療,生活了幾年、十幾年及更久者已大有人在。
(2)有些癌症患者從未使用過電療、化療,僅使用吳教授的中醫藥,也同樣治療得很好,多年來腫瘤也沒復發和轉移。
(3)有些癌症患者腫瘤並未完全消失,但經治療,患者生活質素良好,與正常人並無分別,腫瘤並未危及人體的正常功能和生命。
(4)以上這些患者,隨着時間的延長,已越來越多。
七、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的支持:
(1)中醫藥的研究水平需要提高,說中醫藥能治癌,並不是老生常談地只靠中醫師三根手指把把脈、開幾劑湯藥就能解決問題。而更需要的是:
一,對中醫藥古老知識的鑽研、掌握、探究。
二,是更重要的,就是對中醫藥知識在繼承的基礎上,更深入地發展和創新,要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新的認識、新的發現和新的提高,才能解決治癌的問題。
三,現代醫學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發展出來,而傳統醫學的發展與之有很多方面的不同。所以不能硬生生套用現有的研究方法,而是要用更符合人體和大自然規律的、新的理念和方法去研究。進一步做研究的結果,及臨床治療所得的效果和事實,將證實這是正確的。
(2)西醫藥的研究同樣需要提高和創新:吳教授也是西醫正規畢業,她說西醫不要認為現有的生理、病理知識已完善了,反而仍極需要提高和創新。從醫學的角度而言,並無西醫、中醫之分,着眼點應是對人體生理和病理的統一認識和提高、創新。她就這方面已進行了很多年且大量的研究和累積了臨床經驗,並已有創新和發現,但是仍需要進一步研究、理論體系的提高、大量實驗、反覆證實等等大量艱辛的工作。
(3)進一步的中醫藥研究需要經費支持,且由於觀念和哲理的差別,西方人未必可成事,這工作就落在中國人的肩上了。

貧困病患需要支持

吳教授說,抗生素是西方人首先發現的,已被全球廣泛使用,救了無數生命。而中醫藥則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寶貝。中醫藥並不陳舊、落後,而是尚未被很多人認識是非常科學的醫學。中醫藥的進一步發展,必將在治療癌症以及許多疑難雜症方面實現突破而救活無數生命,為人類的醫學作出貢獻。
香港作為中西貫通的橋樑,能在治癌上有所作為亦與有榮焉。吳教授說,癌症當今的兩個大問題:第一,需要研究,特別是中醫藥及中西醫學結合、互補的研究刻不容緩;第二,癌症患者很多,需要治療。在治療方面,也常遇到經濟困難的患者,她總是盡力相助,但是對癌症的急需研究和急需治療,都不是吳教授個人的微薄之力能夠解決的,期盼社會及各界支持。

吳錦教授簡介

吳錦教授曾任職原(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十餘年,並曾是中國衞生部臨床藥理基地主任,是第一位獲得中國中西醫結合專業的醫學博士學位之學者,在全國七五國家科技及多個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獲獎,並獲全國首屆中青年國家科技之星的榮譽稱號,曾為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客座教授、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客座教授(兼職)。

全港癌症登記死亡人數

年份:2005
死亡人數:12,310

年份:2006
死亡人數:12,093

年份:2007
死亡人數:12,316

年份:2008
死亡人數:12,456

年份:2009
死亡人數:12,839

資料來源:醫管局統計年報2009-2010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

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渣打銀行:447-0-667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