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院管理局高層昨日首次與醫學會代表開會,討論引入海外醫生意見,惟會議無達成任何共識。與會的立法會醫學界議員梁家騮直斥當局資源分配不均,引致人手不足,「外勞」無助解決問題。該會會長蔡堅指海外醫生質素成疑,若發生醫療事故,市民頓成白老鼠,擔心無人負責。
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與醫學會代表逾20人,昨午會面個多小時,為連日爭拗以來首次面談。梁栢賢會後指會面氣氛和諧,雙方交換意見,局方與業界均同意要從病人利益出發。醫管局審視海外醫生的專責小組成員、兼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李心平指,培訓醫生時間很長,即使現增加醫科生學額,也未能即時解決人手不足問題,形容為「遠水不能救近火」,贊成引入海外醫生,強調要有質素保證。
質疑海外醫生無幫助
梁家騮稱,會上曾向梁栢賢提出醫院聯網資源分配不均問題,但未獲回覆,質疑當局以人手短缺為由,誤導公眾。「家係資源分配唔均勻,輸入外勞有冇幫助呢?若發生醫療事故,好似屯門醫院事故,海外醫生之後離開咗香港,病人就無從追究。」他指聯網撥款不均勻,致資源及人手未能公平分配,各區病人輪候時間參差,以眼科為例,九龍東聯網新症輪候時間長達兩年半,但九龍西聯網的病人只需輪候六周。
他又指,過去4年公院急症室醫生流失率為4.6%、即減少19人,但整體醫生的淨增長為6.6%、即332人,對所增聘人手未能填補空缺存疑。
蔡堅預期海外醫生申請審批必會通過,「醫委會有14個委員喺政府委任,另有14個業界選出,主席額外多一票,好肯定呢啲申請一定會通過,但如果有醫療事故係涉及有限度註冊嘅醫生,令市民有傷亡,希望有人會為此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