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組織部近日發出通知,部署十八大代表的選舉,標誌着十八大換屆選舉工作正式展開。比較中組部歷年有關黨代表選舉的通知,可以發現今次選舉有一些特別之處,但官方傳媒強調差額的擴大,視之為黨內民主的擴大,未免有自欺欺人之嫌。
按中組部的安排,十八大的代表團增加至40個,比上屆多兩個,但官方未公佈新增代表團的界別。十八大代表名額為2,270名,比上屆多53名,候選人差額規定「比例應多於15%」,而上屆的要求是「不少於15%」。兩者的差別,只不過在各代表團增加一名候選人而已,而候選人由黨委提名、選舉由黨委操縱,豈是民主擴大的標誌?
黨代表選舉缺競爭
內地御用學者多鼓吹透過擴大中共黨內民主,逐步擴大國家民主,但黨代表的選舉安排缺乏競爭性,已反映他們只是一廂情願。況且,過往的黨代表選舉曾有些名人落選而廣受關注,包括現任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曾在遼寧落選,北京軍區司令員房峰輝曾落選解放軍代表團。但是,選舉結果並未阻礙他們的仕途,中共黨章也未規定,中央委員只能從黨代表中產生。
中共十八大黨代表的選舉安排,與過往一樣都要求保證女性、少數民族的代表佔一定比例,但最特別之處是,今次明確要求「注意推薦工人黨員、農民黨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黨員中的先進模範人物作為代表人選」。有評論指,這項回應「王儲」習近平的要求,是回歸中共作為工農先鋒隊的本質。
詭譎的是,如此重視工人、農民、技術人員,與前兩屆重視落實江澤民「三個代表」思想迥異。「三個代表」(中共代表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人民利益)的實質是向民企老闆(資本家)敞開大門。如此一來,習近平豈不是在施政理念、組織路線上,要背叛扶他上位的江澤民?不過,早前盛傳中國首富、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有望晉升中央委員,這或許是習近平的平衡術吧。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