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踏入深秋,季候鳥陸續來港過冬。香港濕地公園今年觀鳥節特別舉辦「鴨仔團」,帶市民觀賞12種來港過冬的鴨仔。 記者:林社炳
香港濕地公園與毗鄰的米埔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每年冬季也是季候鳥南下過冬的棲息地。最近陸續有「訪客」抵達。濕地公園錄得238種鳥類,當中12種是鴨仔。今年觀鳥節會接受市民及學校報名參加「鴨仔團」,由導賞員向市民教路,識別不同的鴨仔特徵及有趣的生活習慣。
濕地公園經理鄭翠如稱,像綽號頑皮鴨的赤頸鴨(EurasianWigeon),淡黃色額頭,像小朋友不小心,把芝士弄到頭上;別名紳士鴨的針尾鴨(NorthernPintail),褐色頭部及白色上胸像禮服,尖長尾羽像寶劍;又叫醒目鴨的綠翅鴨(EurasianTeal),栗色頭上看似戴了眼罩,像去參加化裝舞會;貪食鴨的琵嘴鴨(NorthernShoveler),有張像匙羮的大嘴巴;聰明鴨的白眉鴨(Garganey)皆因褐色頭上有對白色長眉,像個有學問的學者。這五大明星鴨仔,顧名思義各有特色。市民觀賞後可投票選出最喜歡的鴨仔。
待12月換靚毛求偶
鴨是群居鳥類,每年冬季結伴南下避寒。鴨仔大部份是一夫多妻制,雄性鴨仔生性愛結交多達十數隻雌性伴侶。
鄭翠如說,雄鴨剛抵埗,待12月初會更換羽毛,像穿上「靚衫」追求雌鴨交配傳宗接代。她說,別的地方有人捉野鴨煲水鴨湯或進補,這些「訪客」在本港受到保護,市民切勿捕捉野鴨。
香港濕地公園即日起至明年三月觀鳥節期間,除接受「鴨仔團」報名,並有鴨仔專題展、鴨仔藝術工作坊等。香港科學館及公共圖書館同時舉行「候鳥與濕地」和「候鳥遷徙」巡迴展覽。活動詳情可瀏覽 http://www.wetland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