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踢爆貸款違規炒股

審計署踢爆貸款違規炒股

【本報訊】中國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玩大踢爆,他在中共中央主辦的機關刊物《求是》雜誌撰文指,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有三個問題需要高度重視,其中涉及政企仍不分、地方政府仍未有嚴控經濟安全問題、企業仍未適應市場規律,更糟糕的是部門間資訊不流通,造成廉租住房補貼大量閒置和群眾無法享受補助並存的現象,以及有銀行掩蓋問題信貸資產,還有部份貸款違規流入證券市場。
劉家義以4000字洋洋灑灑地寫出中國目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所面對的困境,他提到宏調政策不到位,底蘊之一是某些措施相互間銜接與配套跟不上,如有些地區的投資政策與資源環保政策存在明顯衝突,仍存在着依靠犧牲環境來換取當地經濟發展的傾向。
金融方面之所以未能杜絕貸款違規流入證券市場,就是因為監管協調機制不夠順暢,有銀行通過借新還舊、延長貸款期限和多發放中長期貸款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亦抵銷了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果。

提三大經濟發展問題

劉家義提到要高度重視的三大問題,首先是仍有些地方政府依然習慣於用紅頭文件或行政命令來管理市場,有些地方政府為企業經營借貸擔保、無償提供土地、擅自減免稅費,使得一些不應由政府承擔的市場糾紛後果最終由政府「埋單」,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將投資集中用於競爭性領域與企業爭利。
其次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制訂市場標準、明確市場規則、規範市場秩序、調節經濟利益關係等各方面工作力度不夠,對國有企業在對外投資等領域相互爭利的問題疏於管理,對某些海外資本惡意收購國有資產,甚至涉及國家經濟的安全等問題管控不嚴。

籲規範地方政府舉債

最後一點是企業發展還沒有真正轉變到適應市場經濟要求上來,承擔了一些政策性職能,過度依賴政府救助和輸血。特別是個別國有企業有的違規決策,造成國有資產損失。
劉家義點出中國弱點,同時亦有建議,例如建立和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和債務預警機制、建立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預警體系和處置機制,切實維護國家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