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署短片助解構港孩

社署短片助解構港孩

【本報訊】「港孩」氾濫、「怪獸家長」成災,是現今社會最真實的寫照。有父母過度溺愛,令兒子變成小霸王,愛哭愛打愛撒嬌;也有家長強迫女兒學東學西,迫使她離家出走。社會福利署趕上這「瘋潮」,攝製一系列教材短片,由專家拆解這種越趨普遍的荒誕現象。
在短片「樂也融融」中,主角樂仔只不過5歲,已有個外號叫「霹靂小霸王」,他經常搗蛋,父母放縱;外婆的疼愛更令他要風得風,買玩具或吃雪糕,經常得逞。這種「少爺仔」脾性蔓延至幼稚園,擾亂課堂秩序。直至要見家長,樂仔父母才驚覺兒子惡行,急忙向社工求救。
除了港孩,還有怪獸家長。另一短片「欣欣向學」中的家長更是佼佼者,女兒剛升讀小學,便要她學習小提琴、鋼琴和芭蕾舞等;父母二人又常為女兒升學爭吵,卻不去了解女兒意願,終迫使她離家出走……。
社署家庭生活教育資料中心主任唐張秀賢說,短片中呈現父母與子女的矛盾,正導致各種家庭問題,「大人嘅諗法係一回事,小朋友嘅想法係另一回事」。她指短片內容是參考社會現況,「好多時日常生活都接觸到,好普遍,唔同階層都有」。

母滲入女兒生活減衝突

單親媽媽阿琳(化名)的7歲女兒念小二,常賴床不願返學,「越打越喊,見到佢滿臉淚痕,就好心痛,每次都係咁」。女兒好奇心重,常弄爛光碟、床褥,阿琳每次見到都很火滾,認為女兒必須聽命於她,「我係媽咪,我講乜都啱」。後來經社工輔導,她明白到要放下身段,滲入女兒生活,減少相處衝突,「佢鍾意卡通多啦a夢,就叫佢做多啦a夢,家叫佢就會起身(返學)」。
社署臨床心理學家陳綺雯說,父母與子女相處需時間和空間適應,雙方是互動的,盼短片能起拋磚引玉作用,讓父母了解自身及子女問題。短片分「迷失父母」和「婚姻樂章」兩系列,共六個單元,除YouTube外,也可瀏覽社署家庭生活教育資料中心網頁: http://www.family-lan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