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想圖縮細比例誤導公眾中電總部變身100米高屏風樓

預想圖縮細比例誤導公眾
中電總部變身100米高屏風樓

【本報訊】城規會下周審議中電亞皆老街總部重建申請,但團體「環保觸覺」發現,項目擬建的住宅為屏風樓,憂慮產生峽谷效應,令亞皆老街汽車廢氣難以消散,又指中電交予城規會的預想完成圖縮小了實際體積,有誤導之嫌。附近的居民昨到中電總部抗議,高呼「不要屏風樓」,要求城規會延後商討。 記者:馬志剛

位處亞皆老街的中電總部於1940年落成,屬現代主義建築,古蹟辦建議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中電計劃將總部重建成三幢豪宅,僅保留鐘樓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早前已向城規會申請,把項目高度限制加高至100米,超越《分區計劃大綱圖》限制的80米。
環保觸覺發現,中電約一個月前給予傳媒刊登、放在城規會網站的「畫家筆下圖」,把住宅的規模縮小了,與實際落成後的景觀大相逕庭。該會主席譚凱邦轟中電誤導公眾,僅選擇性發放數頁概要,隱藏關鍵資料。

憂亞皆老街廢氣不散

他續稱,市民要親身往沙田或北角城規會秘書處,始能查看完整文件。文件揭露該三座海拔100米高的住宅,中間無縫隙,完全相連,長達70米;位處最邊緣的鐘樓上蓋不建樓,竟視作「通風廊」,「密不透風都仲批畀佢?咁都算通風廊已經係漏洞!」他擔心項目落成後產生峽谷效應,亞皆老街的廢氣將困於街內無法消散,影響居民健康。
譚舉例,灣仔街市和虎豹別墅都已在「保育與發展平衡」的口號下,被發展商蹂躪至慘不忍睹,成為一座座豪宅附屬品,古蹟主體保育蕩然無存。他要求當局別讓項目通過,最起碼縮小停車場及不准建無縫屏風樓,「其實中電總部最好應該同何東花園保育方案睇齊。」
78歲的朱錫賢居於總部對面住宅,因氣管敏感有「四季咳」,「夜晚都唔開窗,怕廢氣好勁。」他擔心中電重建後空氣進一步惡化。

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指,中電向公眾展示的預想圖(左圖)實有誤導之嫌,實際情況應如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