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工作 人工較低但自由

海外工作 人工較低但自由

【本報訊】有於本港公立醫院執業逾10年的海外受訓醫生表示,海外受訓醫生經已接受醫科專業培訓,部份人更已獲取專科資格,不認為他們以有限度註冊形式來港執業會令本港醫療水平下降,強調目前公院人手不足,聘請海外醫生能短時間內紓緩問題。
大埔那打素醫院急症科副顧問醫生李立業,於澳洲完成醫科培訓後,自98年回港至今一直於本港執業。他與多位97年已入讀海外醫學院受訓的醫生一樣,獲豁免本港執業考試。

海外醫生:具專業資歷

對於海外醫生以免試方式來港執業的資格受質疑,李說海外醫生曾接受並完成醫科專業培訓,不但具海外執業經驗,部份人更已獲取專科資格,故不認為他們以有限度形式在港執業會影響本港的醫療水平。他又指當年回港執業後,適應上無太大困難。他坦言本港急症室醫生需處理較多個案,但本港醫療系統設有抽血員、專為病人「打石膏」等人員協助,醫生可專注診症;外國醫院的急症室醫生,每日需處理個案較少,但醫生要「一腳踢」。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指出,英國一名每周工作56小時的實習醫生年薪為36,000英鎊(港幣近45萬元),駐院醫生薪酬略高,估計年薪約50萬港元。現時醫管局招聘的海外醫生,已通過中期專科試者月薪至少7萬元,包括津貼及約滿酬金,即年薪至少84萬元,薪酬較英國醫生高一截。但梁指出,英國執業可自行選擇每周工時,較本港醫生自由。澳洲執業的醫生雖底薪較低,但超時工作有補薪,可選擇「多勞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