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界最近與醫管局拗得火紅火綠。局方力推免試聘請海外醫生,替快因人手嚴重流失而淪陷的公院專科,如廣華和將軍澳醫院急症室救亡;私家醫生卻以質素無保證為由反對到底。病人組織和醫生工會均認為,聘請「外勞」只能解燃眉之急。議員建議局方制訂方案,均分各專科人手和資源,才能解決人手困局。
記者:陳凱迎 郭慧嫻
公立醫院人手流失問題於麻醉科、內科和急症室最嚴重,以急症科為例,今年4至8月的流失率達7.6%,較整體人手流失的5.4%高。即使今年有25名新畢業的醫科生加入,但原有42個空缺的急症科未來數月仍未能填補所有人手,規模較小的急症室如廣華醫院和將軍澳醫院,面臨服務淪陷危機。
私家醫生表反對
醫管局於今年6月登廣告招聘海外醫生,透過以往用作聘請專才的醫委會「有限度註冊」機制,急急填補人手,但只限於公院執業。
現時局方建議聘用的10名申請人中,有6人適合到麻醉科,另分別有兩人適合到急症科和內科。
有份審批申請人資歷的醫管局急症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鄧耀鏗指,雖然現時有機會獲聘的急症科醫生為數不多,但已可「急救」部份急症室,而且申請的醫生來自與本港急症專科學院水平互認的英國或澳洲,不認為存在質素問題。
香港公共顧問醫生協會訪問161名醫生的調查亦發現,九成受訪者認為現時公營醫生短缺,63.4%支持請海外醫生,但八成受訪者認為這只可作為解決燃眉之急的措施。
然而,私家醫生對此措施持反對意見,質疑免試招聘海外醫生無法確保質素,惹來「將專業利益凌駕病人」的批評。
有份反對的立法會醫學界代表梁家騮指,醫管局人力和資源分配不均才是逼走醫生的根源,例如在七個聯網中人口最多的九龍西,每千名居民有0.6名醫生照顧,但人口最少的九龍中每千名居民卻有1.3名醫生。
要長遠解決人手流失問題,梁認為醫管局必須縮短醫生工時,又指現時私人市場有大量人手,建議當局將部份服務外判。
病人組織不反對
病人組織不反對聘請海外醫生,但認為只是權宜之計。病人互助組織聯盟主席曾建平指,海外醫生不能解決公院前線醫護與管理層缺乏互信的問題,但不排除本地醫生反對建議是維護自身利益。
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指,引入海外醫生可即時減輕公院醫生工作量,避免加劇流失,質疑若不引入海外醫生,當局惟有推行公私營合作以紓緩公院工作量,最終得益者只有私家醫生。
醫管局聘請海外醫生程序
1.登廣告免試招聘海外醫生,條件包括申請人須有至少三年經驗、已通過專科中期考試及懂廣東話
2.收到160多份申請,當中29人符合資格
3.醫管局各專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代表成立的資歷委員會審批合資格申請
4.合資格申請再經由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李心平、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霍泰輝及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梁憲孫組成的小組審批
5.計劃聘請相關申請人的公立醫院部門主管負責將申請遞上醫委會,由該會委員投票決定是否批准申請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